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各类型报纸论文--专业报纸论文

地方党报的“亲民”实践--以《衢州日报》时政报道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部分 作品阐述第9-40页
    1 研究背景分析第9-13页
        1.1 实习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2.1 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第10页
            1.2.2 受众参与媒介的意愿加强第10-11页
            1.2.3 衢州日报时政报道的典型性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介绍第13-19页
        2.1 方案策划过程第13页
        2.2 方案内容概述第13-16页
        2.3 报道概况阐述第16-19页
    3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2页
    4 《衢州日报》“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的“亲民”探索第22-36页
        4.1 何为“亲民”探索?第22页
        4.2 党报记者走转改第22-31页
            4.2.1 选题:聚焦基层,关注农村第23-25页
                4.2.1.1 以“三河”治理为主线第23-24页
                4.2.1.2 聚焦城乡垃圾处理第24页
                4.2.1.3 关注农村生产生活第24-25页
            4.2.2 记者:走江访河,查看治水第25-28页
                4.2.2.1 设立新闻观察点,成立采访小组第26-27页
                4.2.2.2 持续深入观察,推出调查性报道第27-28页
            4.2.3 文风:刚柔并济,现场感强第28-31页
                4.2.3.1 动态新闻唱主角第28-29页
                4.2.3.2 常规报道有亮点第29-30页
                4.2.3.3 记者手记近距离第30-31页
        4.3 编读互动的展开第31-36页
            4.3.1 开通专栏“直击污点”第31-33页
            4.3.2 在专版中引入网友评论第33-34页
            4.3.3 及时报道集团动向第34-36页
    5 总结第36-40页
        5.1 反思第36-38页
            5.1.1 理解误区:将基层的视角偏向农村,城市新闻屈指可数第36页
            5.1.2 观念落后:新闻价值判断不够准确,报道内容缺乏新意第36-37页
            5.1.3 交流有限:编读之间互动方式单一,读者表达平台有限第37页
            5.1.4 报道失衡:唱赞歌为主说批评为辅,缺乏“人文论证”精神第37-38页
        5.2 建议第38-40页
            5.2.1 借新媒体之力,拉进与受众的距离第38页
            5.2.2 平衡新闻报道,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第38-40页
第二部分 个人作品第40-58页
    1 《衢州日报》个人署名实习作品简介第40-42页
    2 《衢州日报》个人署名实习作品展示第42-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附录1 《衢州日报》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总体方案第59-61页
附录2 《衢州日报》“千里江河行 记者看治水”活动方案第61-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日报》(汉文版)蒙古族节庆报道研究(2011-2013)
下一篇:方言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以苏州电视台《施斌聊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