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安徽省铜陵老鸦岭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工作区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以往工作的研究程度第13-15页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5页
        1.5.1 研究思路第15页
        1.5.2 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第15页
    1.6 实物工作量第15-16页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第16-17页
2 成矿地质背景第17-23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17-18页
    2.2 区域地层第18页
    2.3 区域构造第18-21页
        2.3.1 区域地质构造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第18-20页
        2.3.2 铜陵矿集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第20-21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1-22页
    2.5 区域矿产第22-23页
3 矿区地质特征第23-39页
    3.1 地层第23-25页
        3.1.1 上泥盆统五通组(D_3w)第24页
        3.1.2 中上石炭统黄龙组和船山组(C_(2+3))第24页
        3.1.3 下二叠统栖霞组(P_1q)第24页
        3.1.4 下二叠统孤峰组(P_1g)第24页
        3.1.5 上二叠统龙潭组(P_2l)第24页
        3.1.6 上二叠统大隆组(P_2d)第24-25页
        3.1.7 下三叠统小凉亭组(T_1x)第25页
        3.1.8 下三叠统塔山组(T_1t)第25页
        3.1.9 上三叠统南陵湖组(T_2n)第25页
        3.1.10 第四系(Q)第25页
    3.2 构造第25-29页
        3.2.1 褶皱第25-27页
        3.2.2 断裂第27页
        3.2.3 接触带构造第27页
        3.2.4 小构造第27-29页
    3.3 岩浆岩第29-30页
        3.3.1 石英闪长岩第29页
        3.3.2 石英闪长玢岩第29页
        3.3.3 晚期岩脉第29-30页
    3.4 矿体地质特征第30-32页
    3.5 围岩蚀变和变质特征第32页
    3.6 矿石特征第32-35页
        3.6.1 矿石自然类型第33-34页
        3.6.2 矿石矿物成分第34-35页
        3.6.3 矿石的结构构造第35页
    3.7 成矿期次划分第35-39页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39-56页
    4.1 主量元素特征第39-42页
        4.1.1 岩浆岩主量元素特征第39-41页
        4.1.2 矽卡岩及碳酸盐岩主量元素特征第41-42页
    4.2 微量元素特征第42-49页
        4.2.1 矿区岩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第42-45页
        4.2.3 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第45-47页
        4.2.4 元素的迁移规律第47-49页
    4.3 稀土元素特征第49-56页
        4.3.1 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第49页
        4.3.2 各类地质体稀土元素特征第49-54页
        4.3.3 富矿矽卡岩成矿元素特征第54-56页
5 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控矿因素第56-62页
    5.1 成矿物质来源第56-58页
        5.1.1 稀土元素特征第56-57页
        5.1.2 成矿及微量元素特征第57-58页
    5.2 控矿因素分析第58-61页
        5.2.1 地层第59-60页
        5.2.2 构造第60页
        5.2.3 岩浆岩第60-61页
    5.3 成矿机理研究第61-62页
6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地质勘查信息化系统研究与勘探工程数字编录示范应用
下一篇:黄金带油田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