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老年人犯罪综述 | 第9-14页 |
2.1 老年人犯罪的概述 | 第9-10页 |
2.1.1 老年人的范围 | 第9页 |
2.1.2 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 第9-10页 |
2.2 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 第10-11页 |
2.2.1 犯罪主体男性居多 | 第10页 |
2.2.2 犯罪对象多为弱势群体或熟人 | 第10页 |
2.2.3 犯罪类型多样化 | 第10页 |
2.2.4 犯罪手段多为非暴力手段 | 第10-11页 |
2.2.5 犯罪形式多为单独犯罪 | 第11页 |
2.2.6 犯罪人普遍文化程度低 | 第11页 |
2.2.7 犯罪人再犯可能性小且难于改造 | 第11页 |
2.3 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 第11-14页 |
2.3.1 社会原因 | 第11-12页 |
2.3.2 家庭原因 | 第12-13页 |
2.3.3 个人原因 | 第13页 |
2.3.4 其他原因 | 第13-14页 |
3 我国古代、国外及我国现行立法对老年人犯罪的规定 | 第14-20页 |
3.1 我国古代相关立法及启示 | 第14-15页 |
3.1.1 体现从宽处理原则 | 第14页 |
3.1.2 分年龄处置原则 | 第14-15页 |
3.1.3 程序保护原则 | 第15页 |
3.2 其他国家关于老年人犯罪的规定 | 第15-17页 |
3.2.1 在总则中做出规定 | 第15页 |
3.2.2 在刑罚执行方面从宽处理 | 第15-16页 |
3.2.3 对老年人适用死刑进行限制 | 第16页 |
3.2.4 对老年人放宽适用缓刑、减刑和假释的条件 | 第16页 |
3.2.5 对老年人限制羁押 | 第16-17页 |
3.3 我国目前关于老年人犯罪的立法规定 | 第17-20页 |
3.3.1 《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规定及评价 | 第17-18页 |
3.3.2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宽宥制度的立法意义 | 第18-19页 |
3.3.3 其他法律对老年人的特殊规定 | 第19-20页 |
4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体制构建建议 | 第20-28页 |
4.1 确立从宽处罚原则及其理由 | 第20-21页 |
4.1.1 从宽处罚原则有利于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保护 | 第20页 |
4.1.2 从宽处罚原则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 第20页 |
4.1.3 从宽处罚原则符合刑罚经济性原则 | 第20-21页 |
4.1.4 从宽处罚原则符合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要求 | 第21页 |
4.1.5 从宽处罚原则符合刑事立法的国际化趋势 | 第21页 |
4.2 老年犯罪刑罚体制的具体构建 | 第21-28页 |
4.2.1 分年龄段设立刑罚 | 第21-22页 |
4.2.2 心理年龄辅助原则 | 第22-23页 |
4.2.3 设立缓和的减刑与假释条件 | 第23-24页 |
4.2.4 规定老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 | 第24页 |
4.2.5 调整老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 | 第24-25页 |
4.2.6 对老年人犯罪完全废除死刑 | 第25页 |
4.2.7 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 | 第25-26页 |
4.2.8 建立老年人犯罪问题特殊化处理体制 | 第26页 |
4.2.9 设置专门的老年犯罪人监狱 | 第26-28页 |
5 老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 第28-35页 |
5.1 社会方面 | 第28-31页 |
5.1.1 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8-29页 |
5.1.2 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制宣传和教育 | 第29页 |
5.1.3 引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制度 | 第29-30页 |
5.1.4 建立老年“充权”制度 | 第30页 |
5.1.5 对老年犯加强再社会化安置工作 | 第30-31页 |
5.2 家庭方面 | 第31-32页 |
5.2.1 督促子女关爱老年人 | 第31页 |
5.2.2 坚持“老来有伴”政策 | 第31-32页 |
5.3 个人方面 | 第32-35页 |
5.3.1 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 第33页 |
5.3.2 丰富自身的娱乐文化生活 | 第33页 |
5.3.3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 第33-35页 |
6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