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血液与循环生理论文

VWF-A1的表达纯化及其在力学环境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血管性血友病及其研究现状第12-14页
        1.1.1 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第12页
        1.1.2 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型第12-14页
    1.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合成与分泌第14-15页
        1.2.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分子结构第15-16页
        1.2.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各结构域的结构及功能第16-1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VWF-A1 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2 利用流动腔研究单分子对在流体剪应力下的相互作用第21-23页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1.4.1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23-24页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页
        1.4.3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4-25页
第二章 VWF-A1 分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第25-41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8页
        2.1.1 质粒与菌种第25页
        2.1.2 试剂与耗材第25页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5-26页
        2.1.4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5页
        2.2.1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8页
        2.2.2 质粒小提第28-29页
        2.2.3 提取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9页
        2.2.4 挑单克隆菌株及扩大培养第29-30页
        2.2.5 两种方法探索目的蛋白 VWF-A1 的可溶性表达第30-31页
        2.2.6 VWF-A1 的纯化第31-32页
        2.2.7 12 % SDS-PAGE 鉴定亲和层析纯化的 VWF-A1 的纯度第32-33页
        2.2.8 Western-blot 测定纯化产品的免疫活性第33-34页
        2.2.9 BCA 试剂盒对目的蛋白定量第34-35页
    2.3 实验结果第35-39页
        2.3.1 两种方法诱导 VWF-A1 的可溶性表达第35-36页
        2.3.2 SDS-PAGE、Western-blot 鉴定亲和层析纯化的结果第36-38页
        2.3.3 目的蛋白的定量结果第38-39页
    2.4 讨论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VWF-A1 与血小板结合的功能鉴定第41-49页
    3.1 实验材料第41-43页
        3.1.1 血小板与蛋白分子第41页
        3.1.2 试剂与耗材第41页
        3.1.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1-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血小板的提取与纯化第43-44页
        3.2.2 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准备第44页
        3.2.3 VWF-A1 与血小板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第44-45页
    3.3 实验结果第45-47页
    3.4 讨论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VWF-A1 在力学环境下介导的血小板钙信号激活第49-62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1页
        4.1.1 血小板与蛋白分子第49页
        4.1.2 试剂与耗材第49页
        4.1.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9-50页
        4.1.4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第50-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5页
        4.2.1 血样的准备第51-52页
        4.2.2 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准备第52页
        4.2.3 VWF-A1 介导的血小板钙信号激活的流动腔实验第52-55页
    4.3 实验结果第55-59页
        4.3.1 血小板钙信号的激活具有力的依赖性第55-56页
        4.3.2 在力学环境下血小板钙信号激活的不同类型第56-57页
        4.3.3 流体剪切率调控血小板钙信号激活时间第57-58页
        4.3.4 流体剪切率调控血小板钙信号激活水平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件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氧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uPA和VEGF165单基因真核质粒共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