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新技术条件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超前科技发展对个人信息权带来的领域侵犯第14-21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第14-17页
        一 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第14-16页
        二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第16-17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现有保护漏洞第17-21页
        一 电子通讯的保护漏洞第18-19页
        二 住宅权的保护漏洞第19-20页
        三 信息自决权的保护漏洞第20-21页
第二章 电子通信案件中的审查原则第21-32页
    第一节 预防性电信监察案中的明确性原则第21-27页
        一 案件背景第21-23页
        二 明确性原则的含义与构成要件第23-25页
        三 明确性原则与法律规范第25-26页
        四 明确性原则与行政权第26页
        五 明确性原则与干预目的第26-27页
    第二节 电信通信记录案中的法院保留原则第27-32页
        一 案情背景第27-28页
        二 法院保留原则的含义第28-29页
        三 法院保留原则的要求第29-31页
        四 法院保留原则的弊端第31-32页
第三章 监听与隐私案中的审查要求第32-45页
    第一节 个人核心领域理论第32-39页
        一 案情背景第32-34页
        二 个人核心领域的内涵第34-35页
        三 个人核心领域的判断第35-37页
        四 个人核心领域的保护模式第37-39页
    第二节 事后告知当事人制度第39-43页
        一 事后告知当事人的规范基础第39-40页
        二 事后告知内容的确定第40页
        三 “当事人”的确定第40-41页
        四 延迟告知的规范化第41-42页
        五 当事人的事后救济第42-43页
    第三节 被收集信息的事后处理第43-45页
        一 对收集信息的转传第43-44页
        二 对收集信息的销毁第44-45页
第四章 比例原则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适用第45-54页
    第一节 传统比例原则与新发展第45-47页
    第二节 比例原则的审查内容第47-50页
        一 目的正当性审查第47页
        二 手段的适当性审查第47-49页
        三 手段的必要性审查第49-50页
    第三节 狭义比例原则第50-54页
        一 狭义比例原则的审查方法第51-52页
        二 狭义比例原则的审查内容第52页
        三 具体危险的认定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虚拟财产权的性质研究--兼论网络虚拟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遗产管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