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0.2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3.2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 19世纪末美国中产阶级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 | 第18-26页 |
1.1 美国中产阶级社会阶层理论溯源 | 第18-19页 |
1.2 从老式中产阶级到新式中产阶级 | 第19-23页 |
1.2.1 老式中产阶级及其构成 | 第19-20页 |
1.2.2 老式中产阶级走向新式中产阶级 | 第20-23页 |
1.3 新式中产阶级 | 第23-26页 |
1.3.1 新式中产阶级的兴起 | 第23-24页 |
1.3.2 新式中产阶级的结构及特征 | 第24-26页 |
2 19世纪末美国女性文官群体的出现及社会阶层属性 | 第26-44页 |
2.1 美国女性传统地位溯源 | 第26-29页 |
2.1.1 美国女性的传统家庭地位 | 第26-28页 |
2.1.2 美国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 | 第28-29页 |
2.2 19世纪末美国女性文官群体的出现 | 第29-37页 |
2.2.1 中产阶级女性职业化趋势及特点 | 第29-32页 |
2.2.2 女性白领阶层出现 | 第32-34页 |
2.2.3 女性文官阶层兴起及其发展 | 第34-37页 |
2.3 19世纪末美国女性文官的社会阶层属性 | 第37-44页 |
2.3.1 女性文官的新中产阶级属性 | 第37-38页 |
2.3.2 女性文官的职业特征 | 第38-41页 |
2.3.3 女性文官的价值观念 | 第41-42页 |
2.3.4 女性文官的政治意识 | 第42-44页 |
3 19世纪末美国女性文官群体出现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 第44-52页 |
3.1 19世纪末美国女性文官群体出现的原因 | 第44-49页 |
3.1.1 社会转型时期与女性文官群体出现 | 第44-45页 |
3.1.2 教育扩大与女性文官群体出现 | 第45-46页 |
3.1.3 女权主义运动与女性文官群体出现 | 第46-47页 |
3.1.4 文官职业特性与女性文官群体出现 | 第47-49页 |
3.2 19世纪末转型时期中产阶级女性进入文官群体的社会影响 | 第49-52页 |
3.2.1 女性文官群体出现对女性社会群体及中产阶级社会阶层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2 女性文官群体出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