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18页 |
1.1 平衡功能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 第12页 |
1.2 现代医学对平衡功能机制的认识 | 第12-14页 |
1.3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认识 | 第14-15页 |
1.3.1 阴阳失衡 | 第14页 |
1.3.2 经筋失养 | 第14页 |
1.3.3 阳为邪袭 | 第14页 |
1.3.4 虚实夹杂 | 第14-15页 |
1.4 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目前的治疗现状 | 第15-18页 |
1.4.1 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现代康复治疗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18-24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18页 |
2.2 研究资料 | 第18-20页 |
2.2.1 病历来源 | 第18页 |
2.2.2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2.2.3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2.2.4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2.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9页 |
2.2.6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9-20页 |
2.3 治疗方法和步骤 | 第20-21页 |
2.3.1 分组方法 | 第20页 |
2.3.2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2.4 疗效评定标准指标及方法 | 第2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21-24页 |
2.5.1 样本量的估计 | 第21-22页 |
2.5.2 统计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4-32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4页 |
3.2 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重复测量数据 | 第24-25页 |
3.3 采用BBS平衡量表重复测量数据 | 第25-26页 |
3.4 采用静态平衡测试训练系统重复测量数据 | 第26-32页 |
3.4.1 动态平衡线总长重复测量数据 | 第27-28页 |
3.4.2 线形图面积重复测量数据 | 第28-29页 |
3.4.3 最远距离重复测量数据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8页 |
4.1 “从虚从瘀”认识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 | 第32-34页 |
4.1.1 从虚认识“中风-筋病” | 第32-33页 |
4.1.2 从瘀认识“中风-筋病” | 第33-34页 |
4.2 补虚通络针刺选穴及操作解释 | 第34页 |
4.3 补虚通络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4.4 平衡功能的评价标准 | 第35-3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8-40页 |
5.1 结论 | 第38页 |
5.2 不足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附录一 | 第44-48页 |
附录二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