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赤泥的性质及应用 | 第11-20页 |
·赤泥的基本性质 | 第11-13页 |
·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 | 第13-20页 |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0-21页 |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页 |
·分子筛催化剂 | 第21-22页 |
·其他催化剂 | 第22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2-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赤泥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47页 |
·赤泥化学成分分析 | 第25-38页 |
·赤泥的来源及样品制备 | 第25页 |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赤泥中氧化铝的测定 | 第27-28页 |
·赤泥中氧化铁的测定 | 第28-29页 |
·赤泥中二氧化硅的测定 | 第29-31页 |
·赤泥中二氧化钛的测定 | 第31-33页 |
·赤泥中氧化钙的测定 | 第33-34页 |
·赤泥中氧化镁的测定 | 第34-36页 |
·赤泥中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 | 第36-38页 |
·赤泥的物相分析 | 第38-45页 |
·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差热热重(TG-DTA)分析 | 第39-41页 |
·粉末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1-4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42-44页 |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赤泥脱碱探索 | 第47-51页 |
·赤泥脱碱的意义 | 第47页 |
·现有赤泥脱碱方法 | 第47-48页 |
·赤泥脱碱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 | 第48-50页 |
·脱碱剂用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脱碱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脱碱温度的影响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测试 | 第51-7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以原状赤泥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 | 第52-64页 |
·“RM-X% CuO-400”催化剂 | 第52-56页 |
·“RM-X% CeO_2-400”催化剂 | 第56-61页 |
·“RM-8% CuO-X% CeO_2-400”催化剂 | 第61-64页 |
·以脱碱赤泥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 | 第64-67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64-65页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65-66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6-67页 |
·以酸改性赤泥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 | 第67-72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68-69页 |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69-70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0-72页 |
·碱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实验步骤 | 第72-73页 |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73页 |
·催化剂寿命及稳定性测试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