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畸变汉字的ERP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N400成分 | 第9-12页 |
1.1.1 词汇后整合理论和词汇加工理论 | 第9-10页 |
1.1.2 语义提取理论 | 第10页 |
1.1.3 交互激活模型 | 第10页 |
1.1.4 多阶段加工理论 | 第10-11页 |
1.1.5 中英文的差异 | 第11页 |
1.1.6 N400的主要研究范式 | 第11-12页 |
1.2 N170成分 | 第12-13页 |
1.3 P200成分 | 第13页 |
1.4 家族效应 | 第13-15页 |
1.4.1 家族效应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4.2 汉字中的大小家族 | 第14-15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3. 实验一 高频畸变汉字 | 第17-23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1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3.2.1 被试 | 第17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3.2.3 实验程序 | 第18-19页 |
3.2.4 脑电记录 | 第19页 |
3.2.5 ERP数据分析 | 第1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19-22页 |
3.3.1 行为结果 | 第19-20页 |
3.3.2 ERP结果 | 第20-22页 |
3.4 讨论 | 第22-23页 |
4. 实验二 低频畸变汉字 | 第23-28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4.2.1 被试 | 第23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4.2.3 实验程序 | 第23-24页 |
4.2.4 脑电记录与数据分析 | 第2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24-26页 |
4.3.1 行为结果 | 第24页 |
4.3.2 ERP结果 | 第24-26页 |
4.4 讨论 | 第26-28页 |
5. 总讨论 | 第28-31页 |
6.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附录 | 第35-42页 |
语义相关实验材料 | 第35-38页 |
材料评定问卷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