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5-16页 |
| 1 引言 | 第16-28页 |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 1.2.1 老年痴呆症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 1.2.2 老年痴呆症的调查研究 | 第19-20页 |
| 1.2.3 老年痴呆症的干预研究 | 第20-22页 |
| 1.2.4 全人关怀研究 | 第22-24页 |
| 1.2.5 总结 | 第24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5-26页 |
| 1.5 论文框架 | 第26页 |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 2 调查研究 | 第28-43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2.2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 2.3 研究工具 | 第28-30页 |
| 2.3.1 一般信息调查问卷 | 第28页 |
| 2.3.2 老年痴呆症全人关怀状况及需求调查问卷 | 第28-29页 |
| 2.3.3 其他相关指标 | 第29-30页 |
| 2.4 研究程序 | 第30-31页 |
| 2.4.1 调查准备 | 第30页 |
| 2.4.2 施测 | 第30页 |
| 2.4.3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2.5 研究结果 | 第31-40页 |
| 2.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 2.5.2 老年痴呆症患者全人关怀状况调查 | 第32页 |
| 2.5.3 老年痴呆症患者全人关怀需要调查 | 第32-33页 |
| 2.5.4 其他相关指标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 | 第33-38页 |
| 2.5.5 老年痴呆症患者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 2.6 讨论 | 第40-43页 |
| 2.6.1 老年痴呆症患者全人关怀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 | 第40页 |
| 2.6.2 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他相关指标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40-43页 |
| 3 干预研究 | 第43-57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43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43-49页 |
| 3.3.1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 3.3.2 研究工具 | 第43-44页 |
| 3.3.3 研究设计 | 第44页 |
| 3.3.4 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第44-48页 |
| 3.3.5 统计方法 | 第48-49页 |
| 3.4 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 3.4.1 老年痴呆症患者灵性的干预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3.4.2 老年痴呆症患者失能情况的干预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3.4.3 老年痴呆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干预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3.4.4 老年痴呆症全人关怀干预主观反馈评估 | 第51-54页 |
| 3.5 讨论 | 第54-57页 |
| 3.5.1 老年痴呆症全人关怀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影响 | 第54-56页 |
| 3.5.2 老年痴呆症患者全人关怀干预的主观评价结果讨论 | 第56-5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7-58页 |
| 4.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4.2 对策和建议 | 第57页 |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附录 | 第65-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