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行政建筑、办公建筑论文

温和地区生态办公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以安顺市黄桶片区生态办公楼为例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能源环境危机化第11-12页
        1.1.2 地域气候差异化第12页
        1.1.3 生态设计片面化第12-13页
    1.2 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温和地区第13-14页
        1.2.2 生态建筑第14页
        1.2.3 办公建筑第14页
        1.2.4 被动式设计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9页
        1.4.1 国外研究动态第16-18页
        1.4.2 国内研究动态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方法第20页
    1.6 章节安排与研究框架第20-22页
2 气候和生态办公建筑第22-33页
    2.1 气候组成及其分类第22-27页
        2.1.1 气候组成元素第22-25页
        2.1.2 我国气候分区第25-27页
    2.2 气候建筑人第27-28页
        2.2.1 气候与建筑环境的微气候第27-28页
        2.2.2 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的综合评价第28页
    2.3 基于气候的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第28-31页
        2.3.1 早期朴素注重生态设计的初探第28-30页
        2.3.2 近代大师的生态办公建筑实践第30-31页
    2.4 温和地区的生态办公建筑被动式设计提出第31-32页
        2.4.1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状况第31页
        2.4.2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能耗问题反思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生态设计现状与问题第33-43页
    3.1 调研对象第33-35页
    3.2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调研现状第35-39页
        3.2.1 以建筑朝向为主导的场地布局第35-36页
        3.2.2 以外观造型为主导的空间形态第36-37页
        3.2.3 以机械通风为主导的建筑散热第37-38页
        3.2.4 以立面效果为主导的遮阳设计第38-39页
    3.3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现状分析第39-42页
        3.3.1 办公建筑结合气候设计意识浅薄第39-40页
        3.3.2 使用者对生态节能建筑要求不高第40-41页
        3.3.3 适应于该地区的节能规范不明确第41页
        3.3.4 建筑材料形式单一不考虑生态性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温和地区办公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第43-65页
    4.1 建筑选址与环境第43-46页
        4.1.1 地形第43-44页
        4.1.2 水体第44-45页
        4.1.3 绿植第45-46页
    4.2 建筑总平面布局第46-48页
        4.2.1 建筑朝向第46-47页
        4.2.2 建筑形态第47-48页
        4.2.3 体型系数第48页
    4.3 建筑自然通风第48-53页
        4.3.1 房间进深与通风第49-51页
        4.3.2 开窗导风构件与通风第51-52页
        4.3.3 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第52-53页
    4.4 建筑自然采光第53-57页
        4.4.1 侧墙采光设计第54-55页
        4.4.2 天窗采光设计第55-56页
        4.4.3 中庭采光设计第56-57页
    4.5 建筑遮阳设计第57-61页
        4.5.1 遮阳设置的位置分类第57-58页
        4.5.2 建筑遮阳与采光通风第58-61页
    4.6 其他策略应用第61-63页
        4.6.1 雨水利用第61页
        4.6.2 生态绿化第61-62页
        4.6.3 绿色建材第62-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以贵州安顺市黄桶片区物流园生态办公楼为例第65-81页
    5.1 项目背景第65-68页
        5.1.1 安顺气候特征第65-66页
        5.1.2 区位交通状况第66页
        5.1.3 项目概况第66-68页
    5.2 项目被动式设计策略第68-80页
        5.2.1 建筑布局形态第68-71页
        5.2.2 建筑通风设计第71-73页
        5.2.3 建筑采光设计第73-76页
        5.2.4 建筑遮阳设计第76-79页
        5.2.5 其他策略设计第79-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6 结论及建议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作者简历第85-8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的刚性与柔性平屋盖流场及风压场研究
下一篇:考虑变形及滞回效应影响的三维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