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2 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理论分析第17-21页
    2.1 增值税的性质及功能定位第17页
    2.2 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相关概念界定第17页
    2.3 增值税集团纳税的基本原则第17-19页
        2.3.1 实质重于形式与实质课税原则第18页
        2.3.2 增值税中性原则第18-19页
        2.3.3 亚当斯密的税收经济、税收便利原则第19页
    2.4 小结第19-21页
3 我国实施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21-29页
    3.1 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优点第21-24页
        3.1.1 促进增值税中性的实现第21-22页
        3.1.2 降低纳税人的融资和遵从成本第22页
        3.1.3 提升企业竞争力第22-23页
        3.1.4 短期减少政府收入,长期对政府收入有利第23页
        3.1.5 简化征管,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第23-24页
    3.2 现实迫切需要完善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第24-26页
        3.2.1 企业集团化经营已成为趋势第24-25页
        3.2.2 互联网经济下网络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常态第25-26页
    3.3 案例分析—湖北EMS汇总纳税第26-29页
4 我国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9-35页
    4.1 营改增之前的增值税集团纳税情况第29-30页
    4.2 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集团纳税情况第30-31页
    4.3 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4.3.1 政策适用面窄第31-32页
        4.3.2 相关政策细节不完善第32-33页
        4.3.3 发票管理规定不详,管理成本增加第33页
        4.3.4 落实较困难第33-34页
    4.4 小结第34-35页
5 增值税集团纳税的国际实践和启示第35-49页
    5.1 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第35-37页
    5.2 集团纳税的范围第37-39页
        5.2.1 人的范围第37-38页
        5.2.2 地域范围第38-39页
    5.3 强制性与选择性集团纳税登记第39-40页
    5.4 集团纳税人所适用的政策第40-41页
    5.5 集团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第41-42页
    5.6 反避税第42页
    5.7 引入集团纳税的程序第42页
    5.8 集团纳税的准入标准第42-46页
        5.8.1 英国集团纳税的控制标准第44页
        5.8.2 澳大利亚集团纳税的准入标准第44-45页
        5.8.3 新西兰集团纳税(GSTGROUP)门槛第45页
        5.8.4 加拿大集团纳税(GSTGROUP)门槛第45页
        5.8.5 新加坡集团纳税(GSTGROUP)门槛第45-46页
        5.8.6 荷兰增值税集团准入门槛第46页
    5.9 启示与思考第46-49页
        5.9.1 严格限制集团纳税制度中―成员‖的准入条件第47页
        5.9.2 强制性与选择性登记第47页
        5.9.3 审慎适用集团成员内部交易不适用增值税政策的规定第47页
        5.9.4 强化反避税政策第47页
        5.9.5 吸收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经验第47-49页
6 我国实施增值税集团纳税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建议第49-57页
    6.1 基本思路第49页
    6.2 基本原则第49-50页
        6.2.1 体现税收中性第49页
        6.2.2 立足国情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第49页
        6.2.3 逐步推进,加强政策引导第49-50页
    6.3 具体方案建议第50-54页
        6.3.1 选择性登记第50-51页
        6.3.2 成员形式和范围第51-52页
        6.3.3 集团纳税准入门槛—关于―控制‖的内涵第52-53页
        6.3.4 地域范围第53页
        6.3.5 行业范围第53-54页
        6.3.6 开展反避税工作第54页
    6.4 相关配套措施第54-57页
        6.4.1 调整增值税收入划分第54-55页
        6.4.2 完善增值税征管体系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区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
下一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减税降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