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组培快繁的化学调控及胚性愈伤诱导初探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樱花概述 | 第11-12页 |
1.2 樱花快繁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外植体 | 第12页 |
1.1.2 基因型 | 第12-13页 |
1.1.3 植物激素 | 第13-14页 |
1.3 樱花体胚发生研究 | 第14-17页 |
1.3.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原理 | 第14页 |
1.3.2 樱花体胚发生的途径 | 第14-15页 |
1.3.3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点 | 第15页 |
1.3.4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5 樱花体胚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6 樱花体胚发生研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几种不同类型樱花的快繁体系建立 | 第18-34页 |
2.1 樱花材料 | 第18-23页 |
2.1.1 中华樱花 | 第18-20页 |
2.1.2 栽培品种 | 第20-22页 |
2.1.3 芳香樱花‘白妙樱’ | 第22页 |
2.1.4 樱花砧木 | 第22-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2 培养条件 | 第25页 |
2.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3.1 外植体启动培养 | 第25-27页 |
2.3.2 增殖培养 | 第27-30页 |
2.3.3 生根培养 | 第30-31页 |
2.3.4 炼苗与移栽 | 第31页 |
2.4 讨论 | 第31-34页 |
第3章 樱花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 第34-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方法 | 第34页 |
3.1.3 培养条件 | 第34-35页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4章 总结 | 第38-40页 |
4.1 结论 | 第38-39页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