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研究评述 | 第12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论述 | 第14-19页 |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思想 | 第14-15页 | 
| 2.2 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思想 | 第15-19页 | 
| 2.2.1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思想 | 第15-16页 | 
| 2.2.2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思想 | 第16页 | 
| 2.2.3 江泽民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思想 | 第16-17页 | 
| 2.2.4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思想 | 第17-19页 | 
| 第3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第19-31页 | 
| 3.1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功能 | 第19-25页 | 
| 3.1.1 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物质文明发展 | 第19-23页 | 
| 3.1.2 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进步 | 第23-25页 | 
| 3.2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功能 | 第25-31页 | 
| 3.2.1 现代科学技术负面功能的表现 | 第25-27页 | 
| 3.2.2 现代科学技术负面功能的成因 | 第27-29页 | 
| 3.2.3 现代科学技术负面功能的防范 | 第29-31页 | 
| 第4章 当代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途径 | 第31-36页 | 
| 4.1 当代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 4.1.1 人口问题严峻 | 第31页 | 
| 4.1.2 资源、环境形势紧迫 | 第31-32页 | 
| 4.2 当代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路径选择 | 第32-36页 | 
|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不动摇 | 第32-33页 | 
| 4.2.2 重视教育和人才 | 第33-34页 | 
| 4.2.3 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 第34页 | 
| 4.2.4 完善科学技术伦理与法制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