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甲烷干气重整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甲烷干气重整机理研究 | 第9-13页 |
1.2.1 DRM反应热力学 | 第9-11页 |
1.2.2 DRM反应中CH_4活化的机制 | 第11-12页 |
1.2.3 DRM反应中CO_2活化的机制 | 第12-13页 |
1.3 DRM反应的主要问题 | 第13-15页 |
1.4 DRM反应催化体系研究 | 第15-20页 |
1.4.1 载体表面的酸碱性 | 第15-16页 |
1.4.2 氧物种的迁移能力 | 第16-17页 |
1.4.3 氧化还原体系 | 第17-18页 |
1.4.4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1.4.5 双金属体系 | 第19页 |
1.4.6 纳米结构限域效应 | 第19-20页 |
1.5 本论文研究工作设想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催化剂表征 | 第23-26页 |
2.2.1 N_2物理吸附(N_2-physisorption) | 第23页 |
2.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 | 第23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24页 |
2.2.4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4页 |
2.2.5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24页 |
2.2.6 程序升温氧化(TPO) | 第24页 |
2.2.7 H_2化学吸附 | 第24-25页 |
2.2.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5页 |
2.2.9 热重分析(TGA) | 第25页 |
2.2.10 拉曼光谱(RamanSpectra) | 第25页 |
2.2.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页 |
2.2.1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 第25页 |
2.2.1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 | 第25-26页 |
2.3 催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26-28页 |
第3章 具有稳定Ni颗粒的Ni/La_2O_3催化剂用于DRM过程 | 第28-50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29-30页 |
3.3 焙烧后催化剂表征 | 第30-33页 |
3.4 还原后催化剂表征 | 第33-36页 |
3.5 DRM反应活性 | 第36-40页 |
3.6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 | 第40-43页 |
3.7 积碳形成分析 | 第43-46页 |
3.8 讨论 | 第46-48页 |
3.9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Ce的添加对La_2O_3上CO_2吸附及活化的影响 | 第50-66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催化剂制备 | 第51-52页 |
4.3 Ce-La混合氧化物结构性质 | 第52-55页 |
4.4 原位DRIFTS光谱 | 第55-58页 |
4.5 晶相结构的影响 | 第58-60页 |
4.6 对Ⅱ-La_2O_2CO_3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4.7 消除积碳性能评价 | 第61-65页 |
4.8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