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縮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2-14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4-17页 |
1.1. 对象 | 第14-15页 |
1.1.1 纳入病例 | 第14页 |
1.1.2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1.1.3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1 收集资料 | 第15页 |
1.2.2 研究分组 | 第15页 |
1.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5页 |
1.2.4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1.2.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3页 |
2.1 收集病例及分组结果 | 第17页 |
2.2 各组尿生物学标志物的比较 | 第17-23页 |
2.2.1 各组尿γ-GT、LAP、LDH的比较 | 第17-18页 |
2.2.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活动期、缓解期尿γ-GT、LAP、LDH的比较 | 第18-19页 |
2.2.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型和肾炎型的尿生物学标志物比较 | 第19页 |
2.2.4 UUTI和LUTI的生物学标志物比较 | 第19-20页 |
2.2.5 LDH同工酶酶谱在上下泌尿系感染中的比较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30页 |
3.1 尿生物学标志物的种类及来源 | 第23-24页 |
3.2.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程度的评估 | 第24-27页 |
3.2.1 尿γ-GT、LAP、LDH在健康对照组、肾病综合征组、迁延性肾小球肾炎组、泌尿系感染组的比较 | 第25-26页 |
3.2.2 尿生物学标志物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损伤程度评估中的意义 | 第26-27页 |
3.3 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的意义 | 第27-30页 |
3.3.1 β_2-MG在小儿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 第27-28页 |
3.3.2 RBP在小儿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 第28页 |
3.3.3 NAG在小儿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 第28页 |
3.3.4 LDH及同工酶酶谱在小儿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 第28-29页 |
3.3.5 尿TFR、LAP、MA、α_1-MG在小儿泌尿系感染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4-35页 |
综述 | 第35-4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