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研究--以F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三)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多元主体合作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多元主体合作和智慧社区相结合的研究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参与式调查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的原则与角色定位 | 第13-22页 |
一、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原则 | 第13-16页 |
(一) 坚持以法治为基础 | 第13-14页 |
(二) 坚持以满足社区实际需求为中心 | 第14-15页 |
(三) 坚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 第15-16页 |
二、多元合作治理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 | 第16-19页 |
(一) 党和政府:主导者 | 第16-17页 |
(二) 社区居民:主力军 | 第17页 |
(三) 非营利性组织:推动者 | 第17-18页 |
(四) 营利性组织:参与者和受益者 | 第18-19页 |
三、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的有效性 | 第19-22页 |
(一)满足了社区多元化的公共需求 | 第19-20页 |
(二) 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民主程度 | 第20页 |
(三) 增强了社会资本的稳定作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合作的“F社区模式” | 第22-32页 |
一、F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情况 | 第22-23页 |
二、F社区多元主体建设情况 | 第23-26页 |
三、F社区多元主体合作的平台创新 | 第26-32页 |
(一) “大综管”模式 | 第26-27页 |
(二) 滨湖能量 | 第27-28页 |
(三) 志愿服务 | 第28-29页 |
(四) 共治理事会 | 第29-30页 |
(五) 邻里关爱团 | 第30-32页 |
第四章 F社区多元治理的成效及挑战 | 第32-41页 |
一、多元治理的主要成效 | 第32-37页 |
(一) 平安法治型 | 第32-33页 |
(二) 智慧创新型 | 第33-34页 |
(三) 睦邻美丽型 | 第34-36页 |
(四) 生态低碳型 | 第36-37页 |
(五) 国际化 | 第37页 |
二、F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面临的挑战 | 第37-41页 |
(一) 居民参与意识不够 | 第37-38页 |
(二) 思想认识水平有限 | 第38页 |
(三) 专业服务人才缺失 | 第38-39页 |
(四) 运行模式优化不足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推进F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一、赢得居民认同,合力推动创新 | 第41页 |
二、摆脱传统思维,树立创新理念 | 第41-42页 |
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 第42页 |
四、整合各方资源,延纳专业人才 | 第42-43页 |
五、不断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治理活力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