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1 大学生失眠现状 | 第15页 |
2 现代医学对PI的认识 | 第15-20页 |
2.1 现代医学对PI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2 现代医学对PI的诊断和评估 | 第17页 |
2.3 现代医学对PI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3 中医对PI的认识 | 第20-23页 |
3.1 相关文献记载 | 第20页 |
3.2 中医对PI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1页 |
3.3 中医对PI的治疗 | 第21-23页 |
4 易筋经治疗PI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4.1 易筋经是形、息、神密切结合的有氧运动 | 第23-24页 |
4.2 易筋经与神有密切关系 | 第24页 |
4.3 易筋经调节阴阳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42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1.1 问卷调查 | 第26页 |
1.2 临床研究 | 第26-2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2.1 病例分类 | 第28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28-29页 |
2.3 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42页 |
3.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0-32页 |
3.2 治疗前一般资料的基线对比 | 第32页 |
3.3 多导睡眠图(PSG)分析 | 第32-34页 |
3.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析 | 第34-39页 |
3.5 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分析 | 第39-42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2-48页 |
1 对临床研究结果的相关分析 | 第42-45页 |
1.1 大学生睡眠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1.2 易筋经对客观睡眠的影响 | 第43-44页 |
1.3 易筋经对主观睡眠的影响 | 第44页 |
1.4 易筋经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 第44-45页 |
1.5 选择rTMS作为对照治疗的说明 | 第45页 |
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45-46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46页 |
4 医学伦理问题 | 第46-48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