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的不能犯立法选择--以我国台湾地区刑法2005年修订为借鉴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不能犯的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一)不能犯的一般定义、特征和类型 | 第10页 |
(二)不能犯的概念 | 第10-12页 |
(三)不能犯的区别标准 | 第12-15页 |
二、我国不能犯的理论争议及实践考察 | 第15-23页 |
(一)理论争议 | 第15-17页 |
(二)实践考察 | 第17-21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理论与实务脱节 | 第21页 |
2、未体现中国国情 | 第21-23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不能犯的立法选择及启示 | 第23-30页 |
(一)立法沿革 | 第23-26页 |
1、1912年暂行律 | 第23-24页 |
2、1928年旧刑法 | 第24-25页 |
3、1935年旧法 | 第25页 |
4、2005年新法 | 第25-26页 |
(二)2005年新法理论解释 | 第26-29页 |
1、法律要件 | 第26-28页 |
2、法律效果 | 第28-29页 |
(三)台湾地区不能犯立法的启示 | 第29-30页 |
四、我国刑法的不能犯立法构建 | 第30-37页 |
(一)立法目的 | 第30-32页 |
(二)立法立场 | 第32-33页 |
(三)立法构造 | 第33-37页 |
1、不能犯范围 | 第33-34页 |
2、犯罪构成定罪模式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