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临床资料第12-14页
    1 研究时间与分组方法第12页
    2 诊断标准第12页
    3 纳入标准第12-13页
    4 排除标准第13页
    5 剔除标准第13页
    6 分组情况第13-14页
第二章 方法第14-16页
    1 治疗方法第14页
        1.1 阳性对照组第14页
        1.2 腕躁针+六味地黄丸组第14页
        1.3 腕踝针组第14页
    2 评价指标第14-15页
        2.1 VAS疼痛评分第15页
        2.2 HSS评分第15页
        2.3 膝关节肿胀程度第15页
    3 统计学分析第15-16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16-20页
    1 一般资料分析第16页
    2 VAS评分第16-17页
    3 膝关节肿胀程度第17-18页
    4 HSS评分第18-20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20-29页
    1 TKA术后慢性疼痛的机制第20-21页
        1.1 膝关节粘连及僵硬第20页
        1.2 复发性膝关节内积血第20页
        1.3 关节不稳第20-21页
        1.4 疼痛及疼痛阈值第21页
        1.5 本体感觉第21页
        1.6 心理因素第21页
    2 疼痛与肿胀、功能之间的关系第21-22页
    3 中医对痹症的认识第22-23页
    4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第23-24页
        4.1 六味地黄丸组方第23页
        4.2 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23-24页
    5 腕踝针治疗方法及机制第24-25页
        5.1 腕踝针治疗方法第24-25页
        5.2 腕踩针临床应用第25页
        5.3 腕踝针机制第25页
    6 研究结果分析第25-27页
        6.1 三组患者VA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第25-26页
        6.2 三组患者HS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第26页
        6.3 三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统计结果分析第26-27页
    7 腕踝针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TKA术后慢性肿痛的机制探讨第27-28页
    8 质量控制第28页
    9 问题与展望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附录第32-36页
文献综述第36-43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历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左、右半结肠癌中医辨证分型与RAS、BRAF基因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联合脊柱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