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科学发展观 | 第19-20页 |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 第19页 |
·科学发展的测定 | 第19-20页 |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页 |
·县域经济的概念 | 第20页 |
·县域经济的内涵 | 第20页 |
·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20-22页 |
·县域经济发展类型 | 第22-23页 |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23-24页 |
·非均衡梯度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3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47页 |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第26-33页 |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及存在问题 | 第33-47页 |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类型 | 第33-37页 |
·能源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37-41页 |
·特色农业产业类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41-44页 |
·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44-47页 |
4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2页 |
·能源特色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47页 |
·经济结构失衡,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 第47-48页 |
·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口益恶化的矛盾 | 第48页 |
·中央与地方、企业收入与分配艰难博弈 | 第48-49页 |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 第49页 |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 第49页 |
·农业科技水平含量低 | 第49-50页 |
·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少,服务功能差 | 第50页 |
·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2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 第50页 |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 | 第50-51页 |
·经营模式粗放,管理理念落后 | 第51页 |
·区域旅游协作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战略合作 | 第51-52页 |
5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2-57页 |
·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 第52页 |
·着力突出农业产业化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 | 第52-53页 |
·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 | 第53页 |
·重视创新用人机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 第53-54页 |
·要以招商引资提高产业竞争力 | 第54页 |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建设 | 第54页 |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54-55页 |
·加强科技教育工作 | 第55页 |
·发挥榆林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第55-57页 |
6 总结 | 第57-58页 |
·本文总结 | 第57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1. 图表索引 | 第61-62页 |
2.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