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关于纪录片叙事理论的研究 | 第11-13页 |
2. 关于长征题材纪录片的研究 | 第13页 |
3. 关于长征题材纪录片叙事的研究 | 第13-14页 |
4. 关于长征题材纪录片叙事嬗变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长征题材纪录片概述 | 第17-2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 长征题材纪录片 | 第17页 |
2. 纪录片叙事 | 第17-18页 |
(二)长征题材纪录片的主要类型 | 第18-21页 |
1. 从内容角度划分 | 第19-20页 |
2. 从时长角度划分 | 第20-21页 |
(三)长征题材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 | 第21-25页 |
1. 初创期(1957 年至1978年) | 第21页 |
2. 发展期(1979 年至1999年) | 第21-23页 |
3. 繁荣期(2000 年以来) | 第23-25页 |
三、长征题材纪录片故事内容分析 | 第25-36页 |
(一)主题 | 第25-26页 |
(二)人物 | 第26-31页 |
1. 1957-1978 年:概念化的革命领袖与集体化的英雄模范 | 第27-28页 |
2. 1979—1999 年:对领袖的平视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 第28-29页 |
3. 2000 年以来: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各类人物 | 第29-31页 |
(三)事件 | 第31-34页 |
1. 1957-1978 年:长征中部分核心事件的概述 | 第32页 |
2. 1979—1999 年:核心事件的补充与附属事件的增加 | 第32页 |
3. 2000 年以来:核心事件的详述与附属事件的完善 | 第32-34页 |
(四)环境 | 第34-36页 |
1. 自然环境 | 第34-35页 |
2. 社会环境 | 第35-36页 |
四、长征题材纪录片叙事话语分析 | 第36-64页 |
(一)叙事视角 | 第36-41页 |
1. 全知视角向多重复合视角的交叉转换转变 | 第36-39页 |
2. 叙述者的日趋多样化 | 第39-41页 |
(二)叙事时空 | 第41-50页 |
1. 叙事时间 | 第41-46页 |
2. 叙事空间 | 第46-50页 |
(三)叙事结构方式 | 第50-53页 |
1. 由单线条连贯式渐进结构向并列式平行结构转变 | 第50-51页 |
2. 渐趋多样式、多层次的结构方式 | 第51-53页 |
(四)视听语言 | 第53-64页 |
1. 视觉语言 | 第53-60页 |
2. 听觉语言 | 第60-64页 |
五、长征题材纪录片叙事嬗变动因 | 第64-71页 |
(一)创作观念的变化 | 第64-66页 |
(二)史料的挖掘与考证 | 第66-67页 |
(三)技术更新与完善 | 第67-68页 |
(四)受众审美心理的变化 | 第68-71页 |
六、长征题材纪录片叙事建议 | 第71-74页 |
(一)彰显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 第71页 |
(二)深度挖掘、考证长征史实 | 第71-72页 |
(三)叙事视角力求多样 | 第72-73页 |
(四)创新叙事视听语汇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长征题材纪录片作品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