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山梨河金家桥段生态浮床景观配置模式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生态浮床 | 第12-15页 |
1.2.2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浮床设计 | 第21-30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21页 |
2.2 浮床植物选取 | 第21-26页 |
2.2.1 沈阳市挺水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 | 第22-25页 |
2.2.2 浮床植物种类的选择 | 第25-26页 |
2.3 浮床载体设计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生态浮床植物配置模式初步构造 | 第30-37页 |
3.1 生态浮床植物配置一般模式 | 第30页 |
3.2 沈阳山梨河生态浮床植物配置模式 | 第30-35页 |
3.2.1 配置模式选定 | 第30-33页 |
3.2.2 评价方法 | 第33页 |
3.2.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沈阳山梨河生态浮床配置模式 | 第37-60页 |
4.1 运用SD法的生态浮床配置模式评价 | 第37-55页 |
4.1.1 样本的选择 | 第37页 |
4.1.2 形容词对及评价尺度 | 第37-38页 |
4.1.3 被调查对象的选定 | 第38页 |
4.1.4 评定测试的实施与综合评价值的获取 | 第38-39页 |
4.1.5 SD法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54页 |
4.1.6 SD法评价小结 | 第54-55页 |
4.2 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4.2.1 相关性分析 | 第55页 |
4.2.2 线形回归分析及建模 | 第55-57页 |
4.3 优秀样本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建议 | 第61页 |
5.3 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一 | 第69-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附录三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