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居住分异视角下的城市住区规划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理论意义第11-12页
     ·实践意义第12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框架和思路第13-14页
   ·本章小结第14-16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4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0页
     ·古典区位理论与居住空间分异第17-18页
     ·新古典主义学派与居住空间分异第18-19页
     ·行为学派与居住空间分异第19页
     ·新马克思主义与居住空间分异第19-20页
     ·生态学理论与居住空间分异第20页
     ·其他学者对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第20页
   ·我国与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比分析第20-22页
     ·我国与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形成方式不同第20-21页
     ·政策性因素对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第21-22页
     ·社会因素对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3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演化与机制第24-44页
   ·城市居住分异的历史演化概况第24-27页
     ·近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第24-26页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第26-27页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表现形式第27-29页
     ·社会阶层化与居住分异第27-28页
     ·交通环境因素与居住分异第28-29页
   ·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演化动力第29-32页
     ·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制度的变化第29-30页
     ·社会阶层化与劳动分工第30-31页
     ·不同时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第31-32页
   ·当代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第32-38页
     ·城市住宅市场分异机制分析第32-35页
     ·住房供给结构因素第35-36页
     ·居民个人选择行为机制分析第36-38页
   ·居住分异的历史原因与当代分异原因对比第38-42页
     ·居住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第39页
     ·居民个人择居行为影响程度不同第39-40页
     ·当代居住分异外力作用更为多元化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实例解析第44-62页
   ·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回顾第44-45页
   ·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现状第45-56页
     ·研究区域与调研数据分析第45-46页
     ·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以现状格局第46-50页
     ·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第50-52页
     ·典型区域分析第52-56页
   ·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第56-57页
   ·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动力机制分析第57-60页
     ·城市的发展与社会阶层化第57-58页
     ·城市功能的发展与政府规划思想的变革第58-59页
     ·居民个人择居行为的改变第59-60页
   ·连云港市中心城区居住分异的未来展望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住区规划的和谐对策第62-78页
   ·优化连云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机制,合理配置居住区资源第62-66页
     ·规划多中心城市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机制第62-64页
     ·合理进行各级居住用地资源配置与管理第64-66页
   ·完善连云港市住房供给结构第66-70页
     ·提倡适度混合居住,合理规划住区布局第66-68页
     ·大力推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第68-69页
     ·从技术层面合理规划经济适用房第69-70页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居住环境第70-74页
     ·合理布局城郊产业,改善城郊基础设施第70-72页
     ·科学规划住区绿地,美化居住环境第72-74页
   ·加强社区保障和建设,弱化居住分异第74-76页
     ·塑造异质性社区,创造多样交往空间第74-75页
     ·提倡公共参与住区规划,完善社区保障体制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6 结论第78-82页
   ·结论第78-81页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理论研究第78-79页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实证研究第79-80页
     ·针对居住分异的和谐对策第80-81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图表目录第87-91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喀斯特地貌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以武隆喀斯特景区为例
下一篇:半刚性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抗侧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