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系统现状 | 第7-9页 |
| ·移动终端的现状 | 第7-8页 |
|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现状 | 第8-9页 |
| ·MIPv6 的概述 | 第9-11页 |
| ·MIPv6 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 ·MIPv6 与移动IPv4 的优势比较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的总体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U-Boot 分析与移植 | 第13-31页 |
| ·U-Boot 的Makefile 分析 | 第13-18页 |
| ·特定板子的配置文件的生成 | 第14-16页 |
| ·U-Boot 的编译、连接过程 | 第16-18页 |
| ·U-Boot 的启动流程分析 | 第18-23页 |
| ·U-Boot 第一阶段代码的分析 | 第18-20页 |
| ·U-Boot 第二阶段代码的分析 | 第20-23页 |
| ·U-Boot 与内核的通信 | 第23-24页 |
| ·U-Boot 移植 | 第24-31页 |
| ·配置设备驱动 | 第24-27页 |
| ·添加U-Boot 命令 | 第27-28页 |
| ·编译U-Boot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Linux 内核分析与移植 | 第31-57页 |
| ·Linux 内核源码结构及Makfile | 第31-36页 |
| ·内核源码结构 | 第31-32页 |
| ·内核Makfile 分析 | 第32-36页 |
| ·Linux 内核启动过程 | 第36-45页 |
| ·内核的引导阶段代码的分析 | 第36-41页 |
| ·start_kernel 函数部分代码的分析 | 第41-45页 |
| ·驱动对设备的识别过程 | 第45-48页 |
| ·Linux 内核移植 | 第48-57页 |
| ·Linux 内核移植过程和步骤 | 第48-53页 |
| ·无线网卡驱动移植 | 第53-54页 |
| ·增加内核对MIPv6 的支持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制作Linux 根文件系统 | 第57-67页 |
| ·根文件系统组成结构 | 第57-58页 |
|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58-67页 |
| ·移植BusyBox | 第58-61页 |
| ·制作根文件系统 | 第61-65页 |
| ·制作cramfs 映像文件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烧写与测试 | 第67-79页 |
| ·将操作系统写入目标板Flash | 第67-70页 |
| ·将u-boot-movi.bin 写入SD 卡 | 第67-68页 |
| ·烧写u-boot.bin 至NAND flash | 第68-69页 |
| ·烧写21mage 至NAND flash | 第69页 |
| ·烧写rootfs_qt.cramfs 至NAND flash | 第69-70页 |
| ·实验测试 | 第70-78页 |
| ·驱动测试 | 第70-72页 |
| ·搭建MIPv6 网络 | 第72-76页 |
| ·移动功能测试 | 第76-78页 |
| ·本章总结 | 第78-79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85-87页 |
| 附录 | 第87-93页 |
| 附录1 网络初始化配置文件 | 第87-89页 |
| 附录2 radvd 配置文件 | 第89-91页 |
| 附录3 mip6d 配置文件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