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贾平凹“土门”情结的定义及渊源 | 第10-22页 |
第一节 “土门”情结的内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土门”情结的渊源 | 第12-22页 |
一、 童年时期的经验与记忆 | 第12-14页 |
二、 农裔城籍作家本身的精神文化取向 | 第14-20页 |
三、社会环境——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所导致作家的二元心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土门”情结的主题呈现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都市题材(西京三部曲)——“离去”的无奈选择 | 第22-29页 |
一、“废都”意象 | 第22-24页 |
二、城与人——民族与人 | 第24-29页 |
第二节 《高老庄》、《怀念狼》、《秦腔》——还乡中人的生存姿态 | 第29-34页 |
第三节 《高兴》——落叶归根的灵魂归所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还原于乡村文明的另一种符码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命名的意义 | 第36-38页 |
一、书名 | 第36-37页 |
二、人名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承载乡村文明的意象显现 | 第38-44页 |
一、动物意象 | 第39-41页 |
二、人事意象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徘徊于“门里”“门外”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土门”情结的言说者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同一时代知识分子的同一灵魂栖息地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