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在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新技术在水文领域的应用进展 | 第8-13页 |
1.2.1 GIS 技术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 第8-10页 |
1.2.2 遥感技术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耦合 | 第10-13页 |
1.3 水文模型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3.1 水文模型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2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类型 | 第14-15页 |
1.3.3 分布式水文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EasyDHM 模型理论方法概述[] | 第20-36页 |
2.1 EasyDHM 模型结构及特点 | 第20-21页 |
2.2 流域与输入数据的空间离散方法 | 第21-23页 |
2.3 产流模拟方法 | 第23-28页 |
2.4 河道汇流模拟方法 | 第28-29页 |
2.5 地下水模拟方法 | 第29-30页 |
2.6 参数识别方法 | 第30-36页 |
2.6.1 模型主要参数 | 第30-32页 |
2.6.2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2-33页 |
2.6.3 参数优化 | 第33-35页 |
2.6.4 模型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概况及基础数据 | 第36-46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6-41页 |
3.1.1 自然地理 | 第36页 |
3.1.2 水文气象 | 第36-38页 |
3.1.3 河流水系 | 第38页 |
3.1.4 水文地质 | 第38-40页 |
3.1.5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 | 第40-41页 |
3.2 基础数据准备 | 第41-46页 |
3.2.1 水文气象 | 第41-42页 |
3.2.2 数字高程模型 | 第42-43页 |
3.2.3 实测河网 | 第43页 |
3.2.4 土地利用 | 第43-44页 |
3.2.5 土壤信息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受水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46-68页 |
4.1 模拟水系提取 | 第46页 |
4.2 子流域划分 | 第46-48页 |
4.3 参数分区划分 | 第48-50页 |
4.4 降雨空间展布 | 第50-51页 |
4.5 模型参数识别 | 第51-56页 |
4.6 参数率定与验证 | 第56-68页 |
4.6.1 参数优化目标 | 第56页 |
4.6.2 典型站率定与验证结果 | 第56-59页 |
4.6.3 受水区所有水文站率定结果 | 第59-68页 |
第五章 模型参数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68-98页 |
5.1 全局参数 | 第70-83页 |
5.1.1 壤中流计算系数 | 第70-73页 |
5.1.2 地下水退水系数 | 第73-77页 |
5.1.3 地表径流指数 | 第77-80页 |
5.1.4 降雨强度 | 第80-83页 |
5.2 产流修正参数 | 第83-94页 |
5.2.1 单元坡度修正参数 | 第83-86页 |
5.2.2 土壤饱和导水系数修正系数 | 第86-88页 |
5.2.3 土壤孔隙指数修正系数 | 第88-91页 |
5.2.4 土地利用物理参数 | 第91-94页 |
5.3 汇流修正系数 | 第94-98页 |
5.3.1 河道坡度修正系数 | 第94-95页 |
5.3.2 河道长度修正系数 | 第95-96页 |
5.3.3 河道曼宁糙率系数修正系数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