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气候因子空间模拟及棕榈适宜性评价--以红河县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4-17页 |
| ·研究样区的确定 | 第14-15页 |
| ·云南省自然气候环境 | 第15-16页 |
| ·研究区红河县概况 | 第16-17页 |
|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 ·主要数据源 | 第17-18页 |
| ·空间数据处理 | 第18页 |
| ·气候模拟使用软件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技术流程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基于DEM地形因子提取 | 第22-25页 |
| ·红河县DEM的建立 | 第22-23页 |
| ·DEM的表示方法及特点 | 第22页 |
| ·通过等高线建立格网DEM | 第22-23页 |
| ·建立红河县DEM | 第23页 |
| ·DEM提取地形因子 | 第23-25页 |
| ·坡度的提取 | 第23-24页 |
| ·坡向的提取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日照时数模拟 | 第25-36页 |
| ·日照时数模拟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 ·日照时数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 第25-33页 |
| ·日照时数模拟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 ·日照时数模拟参数计算 | 第27-33页 |
| ·日照时数模拟计算机实现 | 第33页 |
| ·日照时数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日照时数模拟结果 | 第33-34页 |
| ·日照时数模拟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太阳辐射模拟 | 第36-45页 |
|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 第37-39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的参数和公式 | 第38-39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结果 | 第39-42页 |
| ·太阳辐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 第45-55页 |
|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 ·气温分布模拟原理与方法 | 第46-47页 |
| ·气温分布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46页 |
| ·气温分布模拟的参数和公式 | 第46-47页 |
| ·气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 ·气温模拟模型 | 第47-48页 |
| ·气温模拟模型残差 | 第48-49页 |
| ·气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第六章 降雨量分布模拟 | 第55-61页 |
| ·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55页 |
| ·降雨空间分布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 第55-56页 |
| ·降雨量模拟的原理 | 第55-56页 |
| ·降雨量模拟的参数与公式 | 第56页 |
| ·降雨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 ·降雨量模拟模型 | 第56-57页 |
| ·降雨量模拟模型残差 | 第57页 |
| ·降雨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 第七章 红河县棕榈适宜性评价 | 第61-77页 |
| ·棕榈种植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 第61页 |
| ·红河县棕榈产业 | 第61-63页 |
| ·棕榈的特性、分布和用途 | 第61-62页 |
| ·棕榈产业发展现状 | 第62-63页 |
| ·红河县棕榈适宜性评价体系 | 第63-66页 |
| ·棕榈生长生物地学特点 | 第63-65页 |
|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65-66页 |
| ·红河县棕榈适宜性评价 | 第66-77页 |
| ·适宜性单因子评价 | 第66-70页 |
| ·适宜性综合评价 | 第70-72页 |
| ·适宜性评价结果 | 第72-77页 |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7-80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待完善的工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附录A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