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报道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报道内容分析 | 第11-30页 |
1.1 报道内容维度分析结果 | 第11-17页 |
1.1.1 多样、不平衡的报道主题 | 第11-13页 |
1.1.2 正面为主的报道倾向 | 第13-14页 |
1.1.3 不存在性别歧视 | 第14页 |
1.1.4 以政府和学生为主的消息源 | 第14-15页 |
1.1.5 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 第15-17页 |
1.2 报道形式维度分析结果 | 第17-20页 |
1.2.1 报道数量有明显落差 | 第17-18页 |
1.2.2 占据优势栏目 | 第18页 |
1.2.3 善于用图片展现大学生形象 | 第18-20页 |
1.3 抽样结果所呈现出的特征 | 第20-30页 |
1.3.1 特有的宏观特征 | 第20-25页 |
1.3.2 报道主题的多样化 | 第25-27页 |
1.3.3 多个体、正面形象的展现 | 第27-30页 |
第2章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报道问题分析 | 第30-38页 |
2.1 报道内容的不足 | 第30-33页 |
2.1.1 报道中的不平衡 | 第30-32页 |
2.1.2 反映问题的缺失 | 第32-33页 |
2.2 报道手段的不足 | 第33-38页 |
2.2.1 报道准确性的缺失 | 第33-36页 |
2.2.2 报道创新性的缺失 | 第36-38页 |
第3章 对策—打造充分服务大学生群体的媒体 | 第38-46页 |
3.1 报道理念上的宏观建构 | 第38-41页 |
3.1.1 当好青年的指引者 | 第38-39页 |
3.1.2 当好青年的服务者 | 第39-41页 |
3.2 报道形式上的微观操作 | 第41-46页 |
3.2.1 善于利用大型策划解决问题 | 第41-43页 |
3.2.2 善于用数字说话 | 第43页 |
3.2.3 注意平衡报道 | 第43-44页 |
3.2.4 多样化的报道形式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