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区域经济带相关理论研究第14-16页
     ·关于成渝经济带的相关研究回顾第16-17页
     ·关于经济带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第17-21页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21-23页
第2章 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第23-29页
   ·经济带的界定及其基本要素第23-24页
     ·经济带概念的界定第23页
     ·经济带的三大基本要素第23-24页
   ·经济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机理第24-29页
     ·经济带形成和演变的主要过程第24-27页
     ·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源动力第27-29页
第3章 成渝地区已形成较为典型的城市集群经济带第29-39页
   ·成渝经济带的范围和定位第29-31页
   ·区域内已形成较为典型的城市集群经济带第31-37页
     ·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的城市密集群的迅速发展第31-33页
     ·区域内产业体系与产业带的深化发展第33-35页
     ·区域内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第35-36页
     ·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第36-37页
   ·成渝经济带具备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发展趋势第37-39页
第4章 成渝经济带发展的SWOT分析第39-60页
   ·SWOT分析模型及成渝经济带SWOT分析第39-40页
     ·SWOT分析模型概述第39页
     ·成渝经济带区域发展SWOT分析第39-40页
   ·成渝经济带发展中具备的发展优势第40-47页
     ·具备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观政策优势第40-42页
     ·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的密集城市群的迅猛发展第42页
     ·具备产业协作、资源互济的产业资源优势第42-45页
     ·具备立体交通网络的区位交通优势第45-46页
     ·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第46-47页
   ·加快成渝经济带建设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第47-48页
   ·成渝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不足第48-57页
     ·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第48-50页
     ·区域发展不均衡,统筹发展难度较大第50-51页
     ·体制机制性障碍较为突出,容易产生"挤出效应"第51-52页
     ·市场化、开放化等程度低,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第52-55页
     ·非市场化竞争较突出,地区、行业分割严重第55-57页
   ·成渝经济带发展中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第57-60页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内生矛盾产生的对立和冲突第57-58页
     ·面临其他快速发展区域的外部竞争和挑战第58-60页
第5章 加速成渝经济带发展的构想与对策第60-79页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第60-63页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第61页
     ·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共同发展第61-63页
   ·加快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第63-66页
     ·打破行政壁垒,全方位、多层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作共赢第64页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积极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第64-66页
   ·完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现代交通走廊第66-69页
     ·以区域整体共同利益为着眼点,充分利用长江水道资源第66-68页
     ·完善区域内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对内对外大通道建设第68-69页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打造次级增长极第69-72页
   ·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建立统一市场第72-75页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第75-77页
     ·共同推进对"两高一低"产业的治理和环保改造第75页
     ·共同争取国家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工程建设的支持第75-76页
     ·逐步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76-77页
   ·加强对外开放和经济分工合作,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与德对市场经济的兼治
下一篇:四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