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热工理论论文--建筑热工计算论文

重庆地区夏季室外人体热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存在的不足第13-14页
    1.3 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5页
        1.4.1 研究目的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本章小结第15-17页
2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的基础理论第17-31页
    2.1 人体的热平衡第17-21页
        2.1.1 产热方式第17-18页
        2.1.2 散热途径第18-20页
        2.1.3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第20-21页
    2.2 人体的热舒适第21-25页
        2.2.1 人体热舒适方程第21-22页
        2.2.2 人体热舒适评价第22-24页
        2.2.3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第24-25页
    2.3 适应性理论第25-30页
        2.3.1 生理调节适应性第27-28页
        2.3.2 心理调节适应性第28-29页
        2.3.3 行为调节适应性第29-30页
    2.4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实验测试方案及数据分析第31-47页
    3.1 重庆地区夏季室外热环境状况第31-35页
        3.1.1 地理位置第31页
        3.1.2 气候状况第31-32页
        3.1.3 夏季热湿环境分析第32-35页
    3.2 测试目的第35页
    3.3 夏季室外环境现场测试第35-38页
        3.3.1 测试地点第35页
        3.3.2 测试仪器第35-37页
        3.3.3 测试方法第37-38页
    3.4 问卷设计及调查第38-40页
        3.4.1 问卷设计及内容第38-39页
        3.4.2 主观问卷调查第39-40页
    3.5 数据分析方法第40-42页
        3.5.1 人体的新陈代谢率计算第40-41页
        3.5.2 服装热阻的计算第41-42页
    3.6 数据统计分析第42-46页
        3.6.1 问卷初步统计第42-44页
        3.6.2 测试参数初步分析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重庆地区夏季室外人体热感觉与热环境参数的研究第47-61页
    4.1 回归分析第47-48页
        4.1.1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4.1.2 回归模型的检验第48页
    4.2 主观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4.2.1 TSV 分布频率第48-49页
        4.2.2 HSV 分布频率第49页
        4.2.3 WSV 分布频率第49-50页
    4.3 评价模型建立第50-54页
        4.3.1 热感觉评价模型第50-52页
        4.3.2 湿感觉评价模型第52-53页
        4.3.3 风感觉评价模型第53-54页
    4.4 评价模型分析第54-55页
    4.5 热舒适与热感觉第55-57页
        4.5.1 热舒适投票与与热感觉投票第55-56页
        4.5.2 热舒适与热感觉的关系第56-57页
    4.6 人体热感觉与室外环境参数关系研究第57-59页
        4.6.1 多元回归分析第57-58页
        4.6.2 模型建立第58页
        4.6.3 回归方程的检验与分析第58-59页
    4.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夏季室外人体的热适应性模型及室外热环境改善策略研究第61-73页
    5.1 夏季室外人体热适应性模型的建立第61-62页
    5.2 适应性行为第62-65页
        5.2.1 直接适应性行为第62-64页
        5.2.2 间接适应性行为第64-65页
    5.3 暴露时间及性别差异第65-68页
        5.3.1 暴露时间第65-67页
        5.3.2 性别差异第67-68页
    5.4 室外热环境的改善策略研究第68-72页
        5.4.1 改善城市下垫面材料第68-70页
        5.4.2 增加遮阳设施第70-72页
        5.4.3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增强自然通风第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和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83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B. 室外热环境调查问卷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锚栓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巨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行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