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办职务犯罪中的技术侦查研究
| 目录 | 第4-6页 |
| Table of Contents | 第6-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技术侦查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影响 | 第11-17页 |
| 1.1 技术侦查涉及当事人的身份方面信息 | 第13-14页 |
| 1.2 技术侦查将侵犯当事人的空间隐私 | 第14-15页 |
| 1.3 技术侦查对当事人通讯隐私的影响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制度与侦查措施的适用 | 第17-22页 |
| 2.1 初查环节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 2.2 初查行为的性质 | 第18-19页 |
| 2.3 初查中的侦查措施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我国技术侦查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 第22-28页 |
| 3.1 邮件检查 | 第22-23页 |
| 3.2 通讯监控 | 第23-25页 |
| 3.3 秘摄秘录 | 第25-26页 |
| 3.4 心理测试(测谎) | 第26-27页 |
| 3.5 其它形式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我国技术侦查措施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8-31页 |
| 4.1 程序法定原则 | 第28-29页 |
| 4.2 权衡理论 | 第29页 |
| 4.3 令状原则 | 第29-30页 |
| 4.4 关联性原则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我国技术侦查制度立法完善方向 | 第31-39页 |
| 5.1 确定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 5.2 优化技术侦查权配置 | 第32-34页 |
| 5.3 技术侦查结束后证据的处理 | 第34-36页 |
| 5.4 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期限 | 第36-37页 |
| 5.5 合理利用制裁和救济两种机制 | 第37-39页 |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