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锂离子电池概况 | 第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构成和失效原因 | 第14-20页 |
1.2.1 正极 | 第14-18页 |
1.2.2 负极 | 第18页 |
1.2.3 粘结剂 | 第18页 |
1.2.4 电解液 | 第18-19页 |
1.2.5 隔膜 | 第19页 |
1.2.6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原因 | 第19-20页 |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 第20-22页 |
1.3.1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危害性 | 第20页 |
1.3.2 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意义 | 第20-22页 |
1.4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 第22-32页 |
1.4.1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前处理工艺过程 | 第23-25页 |
1.4.2 废旧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深度处理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1.4.3 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1.4.4 废旧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 第32页 |
1.5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33-38页 |
1.6.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33-3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6.3 实验方案 | 第35-38页 |
第二章 以柠檬酸为浸取剂和凝胶剂再资源化废旧镍钴锰酸锂电池材料的研究 | 第38-58页 |
2.1 前言 | 第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2.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38-40页 |
2.2.2 废旧锂离子电池预处理 | 第40页 |
2.2.3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酸溶解过程 | 第40页 |
2.2.4 以浸取液为原料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电池正极材料 | 第40-41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41-57页 |
2.3.1 废旧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预处理分析 | 第41-42页 |
2.3.2 废旧镍钴锰酸锂材料的浸出过程 | 第42-51页 |
2.3.3 镍钴锰酸锂新材料的制备 | 第51-57页 |
2.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以D,L-苹果酸为浸取剂回收废旧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58-76页 |
3.1 前言 | 第58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58-60页 |
3.2.1 废旧锂离子电池预处理 | 第58-59页 |
3.2.2 苹果酸溶解废旧镍钴锰酸锂过程 | 第59页 |
3.2.3 从浸取液中直接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 | 第59-60页 |
3.2.4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5页 |
3.3.1 废旧镍钴锰酸锂的溶解机理 | 第60-61页 |
3.3.2 废旧镍钴锰酸锂在苹果酸中最佳反应条件探索 | 第61-65页 |
3.3.3 干凝胶热分析 | 第65页 |
3.3.4 新制备镍钴锰酸锂的表征 | 第65-71页 |
3.3.5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1-75页 |
3.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以废旧钴酸锂电池为原料溶胶凝胶-水热耦合法制备电池负极材料钴铁氧体的研究 | 第76-90页 |
4.1 前言 | 第76-77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77-78页 |
4.2.1 制备过程 | 第77-78页 |
4.2.2 产品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7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8页 |
4.3.1 钴铁氧体的结构表征 | 第78-79页 |
4.3.2 钴铁氧体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79-83页 |
4.3.3 溶胶凝胶-水热耦合法制备钴铁氧体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83-84页 |
4.3.4 钴铁氧体的磁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4-88页 |
4.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废旧锰酸锂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 | 第90-102页 |
5.1 前言 | 第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5.2.1 废旧锰酸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溶解 | 第90-91页 |
5.2.2 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91页 |
5.2.3 产品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91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91-101页 |
5.3.1 柠檬酸浸取锰酸锂适宜条件探讨 | 第91-96页 |
5.3.2 废旧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在柠檬酸和双氧水体系中的浸出反应机理 | 第96页 |
5.3.3 新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确认 | 第96-99页 |
5.3.4 新制备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 | 第99-101页 |
5.4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以葡萄糖为添加剂对废旧锰酸锂电池材料的再生研究 | 第102-112页 |
6.1 前言 | 第10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6.2.1 废旧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溶解 | 第102页 |
6.2.2 锰酸锂的再生制备 | 第102-103页 |
6.2.3 产品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103页 |
6.3 结果和讨论 | 第103-110页 |
6.3.1 废旧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在葡萄糖体系中的溶解机理 | 第103-104页 |
6.3.2 新制备锰酸锂的结构确认 | 第104-107页 |
6.3.3 新制备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 | 第107-110页 |
6.4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7.1 结论 | 第112-114页 |
7.2 创新之处 | 第114页 |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