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上下文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24页 |
1.3.1 基于上下文的目标检测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3.2 基于上下文表示的目标表征方法 | 第17-21页 |
1.3.3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目标识别 | 第21-22页 |
1.3.4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目标定位 | 第22-23页 |
1.3.5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3-2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4.2 创新点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基于霍夫上下文的目标检测模型 | 第30-52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 第30-33页 |
2.3 基于霍夫上下文的目标检测模型 | 第33-44页 |
2.3.1 基于霍夫上下文目标检测模型的搭建 | 第34-39页 |
2.3.2 模型参数学习 | 第39-43页 |
2.3.3 基于模型的目标检测 | 第43-44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2.4.1 实验设置 | 第44-46页 |
2.4.2 独立投票和联合投票相关讨论 | 第46-48页 |
2.4.3 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 第48-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多层目标检测模型 | 第52-75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 第52-55页 |
3.3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多层目标检测模型 | 第55-68页 |
3.3.1 模型整体设计 | 第55-57页 |
3.3.2 模型搭建 | 第57-65页 |
3.3.3 目标检测模型的学习 | 第65-67页 |
3.3.4 基于模型的目标检测 | 第67-68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3页 |
3.4.1 实验设置 | 第68-69页 |
3.4.2 实验比较与分析 | 第69-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的火焰检测模型和人数统计模型 | 第75-99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火焰检测研究现状和问题形成 | 第75-78页 |
4.3 基于时空上下文的火焰检测模型 | 第78-84页 |
4.3.1 获取火焰候选区域 | 第79-80页 |
4.3.2 结合时空上下文获取新的火焰运动特征 | 第80-83页 |
4.3.3 基于时空上下文的火焰模型 | 第83-84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4-88页 |
4.4.1 相关数据集 | 第84页 |
4.4.2 火焰运动特征分量的有效性 | 第84-85页 |
4.4.3 火焰检测的准确性分析 | 第85-87页 |
4.4.4 火焰检测实时性分析 | 第87-88页 |
4.5 人数统计研究现状和问题形成 | 第88-91页 |
4.6 基于团块分析的人数统计模型 | 第91-95页 |
4.6.1 获取前景团块 | 第91-93页 |
4.6.2 团块分割 | 第93页 |
4.6.3 团块跟踪 | 第93-94页 |
4.6.4 利用SVM进行团块分析 | 第94-95页 |
4.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5-97页 |
4.7.1 实验采用的数据集和评估指标 | 第95-96页 |
4.7.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6-9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上下文信息的CNN目标检测模型 | 第99-116页 |
5.1 引言 | 第99页 |
5.2 研究现状及问题形成 | 第99-102页 |
5.3 基于自适应上下文信息的CNN目标检测模型 | 第102-109页 |
5.3.1 CNN特征提取 | 第102-103页 |
5.3.2 自适应的上下文特征选择模型 | 第103-105页 |
5.3.3 目标检测模型及其参数学习 | 第105-108页 |
5.3.4 基于模型的目标检测 | 第108-109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5页 |
5.4.1 相关数据集和模型参数设置 | 第109-110页 |
5.4.2 行人检测 | 第110-113页 |
5.4.3 车辆检测 | 第113-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6-117页 |
6.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17-118页 |
6.3 关于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7页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