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大型真菌群体遗传学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3 大型真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4 大型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5 本研究的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毒沟褶菌(Trogia venenata)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25-57页 |
1 毒沟褶菌(T. venenata)研究背景介绍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5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6-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DNA提取 | 第29页 |
2.2.2 PCR扩增 | 第29-30页 |
2.2.3 不易扩增或者特殊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30-31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1-35页 |
2.3.1 DNA序列拼接和比对 | 第32页 |
2.3.2 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树及物种鉴定 | 第32页 |
2.3.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2-33页 |
2.3.4 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33页 |
2.3.5 基因间连锁与重组分析 | 第33-35页 |
2.3.6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5-50页 |
3.1 ITS物种鉴定及系统树构建 | 第35-36页 |
3.2 三个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 | 第36-40页 |
3.3 遗传分化和群体结构 | 第40-44页 |
3.4 生殖模式 | 第44-50页 |
3.5 毒沟褶菌(T.venenata)钡含量与其遗传距离分析 | 第50页 |
4 讨论 | 第50-56页 |
4.1 ITS序列分析 | 第50-51页 |
4.2 其他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 | 第51页 |
4.3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种群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4.4 基因流和地理隔离 | 第54页 |
4.5 近亲繁殖和重组 | 第54-55页 |
4.6 与毒沟褶菌(T.venenata)有关的不明原因死亡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三章 鸡油菌复合种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 第57-95页 |
1 鸡油菌简介 | 第57-59页 |
2 鸡油菌的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 | 第59-63页 |
3 鸡油菌系统分类学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4 材料和方法 | 第64-73页 |
4.1 研究材料 | 第64-6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4.2.1 DNA提取 | 第69页 |
4.2.2 PCR扩增 | 第69-70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70-73页 |
4.3.1 DNA序列拼接、比对 | 第70页 |
4.3.2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 第70-72页 |
4.3.3 分化时间估算 | 第72页 |
4.3.4 鸡油菌的历史分布重建 | 第72-73页 |
5 结果分析 | 第73-86页 |
5.1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 第73-82页 |
5.1.1 基于tef1-α序列的基因型分析 | 第73-75页 |
5.1.2 基于tef1-α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75-76页 |
5.1.3 多基因谱系一致性分析 | 第76-79页 |
5.1.4 系统发育种的鉴定 | 第79-82页 |
5.2 分化时间推断 | 第82-84页 |
5.3 鸡油菌的历史分布重建 | 第84-86页 |
6 讨论 | 第86-92页 |
6.1 样本BLAST结果与序列矩阵分析 | 第86-88页 |
6.2 鸡油菌物种多样性 | 第88-90页 |
6.3 鸡油菌生物地理学 | 第90-92页 |
7 结论 | 第92-95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0页 |
附录 | 第110-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