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HSE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 2.1 风险分析评价理论 | 第15-18页 |
| 2.1.1 安全检查表法 | 第15页 |
| 2.1.2 HAZID分析评价 | 第15-17页 |
| 2.1.3 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法 | 第17页 |
| 2.1.4 火灾爆炸风险评估 | 第17页 |
| 2.1.5 计算流体力学气体扩散模拟 | 第17-18页 |
| 2.1.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第18页 |
| 2.2 HSE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 2.2.1 HSE管理定义 | 第18-19页 |
| 2.2.2 HSE管理理念 | 第19-20页 |
| 2.2.3 HSE管理的系统原则 | 第20-21页 |
| 2.2.4 相关HSE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 第3章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 3.1 中石油人工岛油田HSE管理体系 | 第23页 |
| 3.2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 3.3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现状 | 第25-31页 |
| 3.3.1 HSE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 第25-29页 |
| 3.3.2 风险识别管控 | 第29-30页 |
| 3.3.3 应急管理 | 第30-31页 |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大港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HSE风险识别管理问题分析 | 第33-47页 |
| 4.1 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 第33页 |
| 4.2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HSE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 | 第33-43页 |
| 4.2.1 设计阶段 | 第33-35页 |
| 4.2.2 施工建设阶段 | 第35-36页 |
| 4.2.3 钻完井阶段 | 第36-37页 |
| 4.2.4 试生产与生产阶段 | 第37-40页 |
| 4.2.5 弃置阶段 | 第40-43页 |
| 4.2.6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HSE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 第43页 |
| 4.3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 4.3.1 HSE管理体系没有覆盖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 第43-44页 |
| 4.3.2 风险识别的领域不完整 | 第44页 |
| 4.3.3 缺乏对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方法的实践应用 | 第44-45页 |
| 4.3.4 风险管控措施不够系统和全面 | 第45页 |
| 4.3.5 与多方联动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 第45页 |
| 4.4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大港人工岛油田HSE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及实施建议 | 第47-57页 |
| 5.1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 第47-51页 |
| 5.1.1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 第47-49页 |
| 5.1.2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概要 | 第49-51页 |
| 5.2 优化的体系内容 | 第51-55页 |
| 5.2.1 体系要素的优化 | 第51-54页 |
| 5.2.2 构建区域应急联动处置长效机制 | 第54-55页 |
| 5.3 体系优化后的几点实施建议 | 第55-5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