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与进展 | 第14-16页 |
1.2.1 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南方丘陵区水文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3 科学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1 适合南方丘陵区的流域汇流网络构建 | 第17页 |
1.6.2 考虑区域特点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法改进 | 第17页 |
1.6.3 应用评价 | 第17-19页 |
1.7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全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南方丘陵区的适用性分析 | 第21-31页 |
2.1 全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流程 | 第21-26页 |
2.1.1 数据准备 | 第22-23页 |
2.1.2 模型模拟 | 第23-26页 |
2.1.3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参数率定 | 第26页 |
2.1.4 模型验证 | 第26页 |
2.2 南方丘陵区特殊地物和人为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2.2.1 特殊地物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第26-28页 |
2.2.2 人为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第28页 |
2.3 南方丘陵区特点对全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的要求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面向南方丘陵区的全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 | 第31-37页 |
3.1 流域汇流网络构建方法的改进 | 第31-32页 |
3.1.1 流域空间离散化 | 第31页 |
3.1.2 空间单元水流关系确定方法的改进 | 第31-32页 |
3.2 特殊地物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32-35页 |
3.2.1 水田 | 第33-35页 |
3.2.2 水塘 | 第35页 |
3.3 灌溉排水等人为活动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典型流域的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及应用评价 | 第37-57页 |
4.1 研究区介绍和数据准备 | 第37-44页 |
4.1.1 研究区介绍 | 第37-38页 |
4.1.2 数据准备 | 第38-44页 |
4.2 参数敏感性分析和模型率定 | 第44-49页 |
4.2.1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4-48页 |
4.2.2 模型率定 | 第48-49页 |
4.3 模型运行、模拟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49-56页 |
4.3.1 径流模拟结果对比 | 第49-51页 |
4.3.2 水文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57-58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