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军用舰艇(战舰)论文

舰船舱室内典型目标的力学毁伤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及意义第12-13页
    1.2 舰炮的攻击特征第13-15页
    1.3 舰船目标选取第15-16页
    1.4 舰船舱室内部力学毁伤研究现状第16-20页
        1.4.1 爆炸冲击波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2 杀伤破片研究概况第18-19页
        1.4.3 舰船试验研究概况第19-20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舱室目标与力学毁伤元分析第22-34页
    2.1 舱室目标分析第22-24页
        2.1.1 舱室内目标特性第22-23页
        2.1.2 反舰战斗部模型第23页
        2.1.3 舱室模型第23页
        2.1.4 冲击波毁伤判据第23-24页
        2.1.5 破片毁伤判据第24页
    2.2 舱室内力学毁伤元第24-29页
        2.2.1 空气冲击波的形成第24-25页
        2.2.2 空气冲击波传播过程第25-26页
        2.2.3 冲击波在刚壁面的正反射第26-28页
        2.2.4 峰值超压第28页
        2.2.5 正压区作用时间第28-29页
    2.3 破片毁伤元舱室内作用分析第29-33页
        2.3.1 弹体破片的形成第29-30页
        2.3.2 破片初速计算第30页
        2.3.3 破片速度衰减第30-31页
        2.3.4 破片质量分布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舱室内弹目交汇第34-43页
    3.1 弹目坐标系第34-36页
        3.1.1 目标坐标系第34页
        3.1.2 弹体坐标系第34-35页
        3.1.3 坐标系转换第35-36页
    3.2 冲击波与目标的交汇第36-38页
        3.2.1 冲击波波速第36-37页
        3.2.2 超压的衰减第37页
        3.2.3 冲击波对目标毁伤情况第37-38页
    3.3 破片与目标的交汇第38-42页
        3.3.1 破片动态空间分布第38-40页
        3.3.2 交汇条件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战斗部舱内爆炸毁伤效应仿真分析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舱内爆炸毁伤效应仿真分析第43-50页
        4.2.1 流固耦合算法第43页
        4.2.2 仿真模型第43-44页
        4.2.3 材料模型及参数第44-46页
        4.2.4 仿真结果分析第46-50页
    4.3 不同装药量舱室内爆仿真分析第50-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破片杀伤效应分析第57-73页
    5.1 弹体破碎性试验第57-59页
    5.2 战斗部自然破片形成仿真分析第59-65页
        5.2.1 引言第59-60页
        5.2.2 材料模型及参数第60页
        5.2.3 仿真结果分析第60-65页
    5.3 典型目标毁伤仿真分析第65-67页
        5.3.1 冲击波毁伤判定第66页
        5.3.2 破片毁伤判定第66页
        5.3.3 毁伤元作用顺序第66-67页
    5.4 破片冲击波联合共同作用分析第67-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6章 舱室内爆试验第73-80页
    6.1 反舰战斗部第73页
    6.2 舱室建立第73-74页
    6.3 传感器的选取第74页
    6.4 试验舱内目标第74-75页
        6.4.1 机柜第74页
        6.4.2 管路第74-75页
        6.4.3 线缆第75页
        6.4.4 人员及有生力量第75页
    6.5 舱室布置第75-76页
    6.6 试验结果分析第76-79页
    6.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取的科研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励磁无刷爪极发电机的有限元分析和研究
下一篇:径向预旋流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