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演化与储层展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2页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页
    1.2 储层评价研究现状第7-8页
    1.3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9页
    1.4 研究内容第9-10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0页
    1.6 完成工作量第10-12页
第2章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第12-17页
    2.1 构造演化阶段第12-15页
        2.1.1 古生代挤压变形阶段第12-13页
        2.1.2 中生代初始断陷阶段第13-14页
        2.1.3 新生代断裂拉张运动阶段第14-15页
    2.2 济阳坳陷构造层划分第15-17页
第3章 地层发育特征第17-29页
    3.1 上石炭统本溪组(C_2b)地层特征第19-21页
    3.2 上石炭统太原组(C_3t)地层特征第21页
    3.3 下二叠统山西组(P_1s)地层特征第21-24页
    3.4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_1x)地层特征第24-25页
    3.5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_2s)地层特征第25-28页
    3.6 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_2sh)地层特征第28-29页
第4章 沉积相类型与沉积体系第29-43页
    4.1 石炭—二叠系沉积相类型第29-36页
        4.1.1 碳酸盐岩台地相第30-31页
        4.1.2 泻湖相第31页
        4.1.3 潮坪相第31-33页
        4.1.4 障壁砂坝相第33页
        4.1.5 三角洲相第33-35页
        4.1.6 河流相第35页
        4.1.7 湖泊相第35-36页
    4.2 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展布第36-40页
        4.2.1 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本溪组沉积期)第36页
        4.2.2 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沉积期)第36-38页
        4.2.3 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第38页
        4.2.4 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沉积期)第38-40页
        4.2.5 晚二叠世(上石盒子组沉积期)第40页
        4.2.6 晚二叠世末期(石千峰组沉积期)第40页
    4.3 石炭—二叠系沉积模式及演化第40-42页
        4.3.1 陆表海滨岸聚煤沉积模式第40-41页
        4.3.2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第41-42页
        4.3.3 石盒子期-石千峰期沉积模式第42页
    4.4 沉积演化第42-43页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43-60页
    5.1 石炭—二叠系储集层岩石特征第43-47页
    5.2 石炭—二叠系储集层空间类型第47-51页
    5.3 石炭—二叠系储集空间类型平面分布特征第51-54页
    5.4 石炭—二叠系储层物性特征第54-57页
    5.5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第57-60页
第6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发育控制因素
下一篇:东营凹陷北带盐227块砂砾岩体内部非均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