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人机交互夹层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7页
        1.2.1 测井曲线分层应用第8-10页
        1.2.2 测井曲线沉积相自动识别第10-16页
        1.2.3 夹层井间分布预测研究第16页
        1.2.4 夹层发育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夹层自动识别方法研究第19-27页
    2.1 夹层类型和标准第19-23页
        2.1.1 夹层类型第19-20页
        2.1.2 夹层物性标准第20页
        2.1.3 夹层电性标准第20-23页
    2.2 夹层自动识别方法研究第23-26页
        2.2.1 测井曲线前处理第23-24页
        2.2.2 测井曲线自动划分小层第24-25页
        2.2.3 单井夹层自动识别第25页
        2.2.4 井间夹层分布第25-26页
    2.3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夹层自动识别软件编制及应用第27-45页
    3.1 识别软件开发第27-34页
        3.1.1 开发应用软件的意义第27页
        3.1.2 软件功能设计第27页
        3.1.3 软件开发环境第27-28页
        3.1.4 软件特点第28页
        3.1.5 软件界面及主要程序框图第28-34页
    3.2 P油田夹层自动识别第34-43页
        3.2.1 油藏地质概况第34-35页
        3.2.2 夹层自动识别第35-41页
        3.2.3 夹层分布模式第41-43页
    3.3 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夹层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45-58页
    4.1 P油田数值模拟研究第45-52页
        4.1.1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第46-47页
        4.1.2 历史拟合第47-52页
    4.2 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52-55页
        4.2.1 小范围夹层第52-54页
        4.2.2 构造+隔夹层第54-55页
    4.3 剩余油分布模式第55-57页
        4.3.1 穹顶油、穹底油第55-56页
        4.3.2 盖状油第56-57页
    4.4 总结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偿储层伤害损失产量的工程方法
下一篇:考虑微热效应的深水气井温度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