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2-15页 |
1.4.1 湘鄂西土苗地区 | 第12-13页 |
1.4.2 聚落,滨水聚落 | 第13-14页 |
1.4.3 街巷 | 第14页 |
1.4.4 街屋 | 第14-15页 |
1.4.5 空间形态 | 第15页 |
1.5 既往研究概况 | 第15-20页 |
1.5.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1.5.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0-22页 |
1.6.1 资料收集及文献阅读 | 第20页 |
1.6.2 田野调查 | 第20页 |
1.6.3 比较归纳研究法 | 第20-21页 |
1.6.4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形成背景 | 第22-31页 |
2.1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2.2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自然条件 | 第23-25页 |
2.3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文化习俗 | 第25-28页 |
2.3.1 文化渊源 | 第25-26页 |
2.3.2 社会习俗 | 第26-28页 |
2.4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形态 | 第31-44页 |
3.1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构成要素 | 第31-32页 |
3.2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平面布局 | 第32-39页 |
3.2.1 平面布局类型 | 第32-36页 |
3.2.2 与水系的关系 | 第36-39页 |
3.3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空间序列 | 第39-41页 |
3.3.1 序列关系 | 第39-41页 |
3.3.2 序列特点 | 第41页 |
3.4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典型聚落演变发展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巷空间 | 第44-66页 |
4.1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的街巷功能组成 | 第44-45页 |
4.2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的街巷空间结构 | 第45-51页 |
4.2.1 街巷的组成要素 | 第45-48页 |
4.2.2 街与街的结构关系 | 第48-50页 |
4.2.3 街与巷的结构关系 | 第50-51页 |
4.3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的街巷空间构成 | 第51-62页 |
4.3.1 街巷的过渡空间 | 第51-54页 |
4.3.2 街巷的断面序列 | 第54-57页 |
4.3.3 街巷的节点空间 | 第57-60页 |
4.3.4 街巷的尺度关系 | 第60-61页 |
4.3.5 街巷的竖向变化 | 第61-62页 |
4.4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的街巷空间界面 | 第62-65页 |
4.4.1 街巷的底界面 | 第62-63页 |
4.4.2 街巷的侧界面 | 第63-65页 |
4.4.3 街巷的顶界面 | 第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空间型制 | 第66-86页 |
5.1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功能划分 | 第66-67页 |
5.1.1 店铺街屋 | 第66页 |
5.1.2 工坊街屋 | 第66-67页 |
5.2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空间组合 | 第67-72页 |
5.3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空间序列 | 第72-75页 |
5.3.1 檐廊空间 | 第72-73页 |
5.3.2 店铺空间 | 第73-74页 |
5.3.3 居住空间 | 第74-75页 |
5.4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建筑类型 | 第75-78页 |
5.4.1 排扇门类型 | 第75页 |
5.4.2 (?)子屋类型 | 第75-76页 |
5.4.3 大挑檐类型 | 第76-77页 |
5.4.4 风雨凉亭古街类型 | 第77-78页 |
5.5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结构方式 | 第78-84页 |
5.5.1 承重体系的结构逻辑 | 第78-81页 |
5.5.2 围护体系的构筑形式 | 第81-82页 |
5.5.3 构件单元的结合方式 | 第82-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价值评析与启示意义 | 第86-94页 |
6.1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空间形态的价值评析 | 第86-88页 |
6.1.1 生态观念的呈现 | 第86-87页 |
6.1.2 地域文化的扩充 | 第87页 |
6.1.3 空间利用的充分 | 第87-88页 |
6.2 湘鄂西土苗地区滨水聚落街屋空间形态的启示意义 | 第88-94页 |
6.2.1 聚落街屋更新营建面临的问题 | 第88-89页 |
6.2.2 聚落街屋更新营建的启示意义 | 第89-94页 |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