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在Cr(Ⅵ)吸附上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30页
    1.1 球形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1-22页
        1.1.1 生物质的水热碳化第11-15页
        1.1.2 Friedel-Craft反应诱导芳香烃前驱体合成碳球第15-16页
        1.1.3 改性的Stober法合成碳球第16-19页
        1.1.4 自组装合成碳球第19-22页
    1.2 特定取向介孔薄膜第22-29页
        1.2.1 外加力场法第23-25页
        1.2.2 基底改性法第25-27页
        1.2.3 空间限域法第27-28页
        1.2.4 其他合成方法第28-29页
    1.3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29-30页
2 实验部分第30-36页
    2.1 主要实验原料第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样品表征主要仪器第31-32页
        2.3.1 扫描电镜(SEM)第31页
        2.3.2 透射电镜(TEM)第31页
        2.3.3 X射线衍射(XRD)第31页
        2.3.4 氮气物理吸附第31-32页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32页
    2.4 材料合成第32-33页
        2.4.1 介孔碳球的合成第32页
        2.4.2 含磷介孔碳的合成第32页
        2.4.3 氧化铝薄膜前驱液的合成第32-33页
    2.5 Cr(Ⅵ)吸附测试第33-36页
        2.5.1 Cr(Ⅵ)浓度测试方法第33-34页
        2.5.2 计算公式第34-35页
        2.5.3 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第35-36页
3 体心立方结构介孔碳球的合成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结果讨论第36-46页
        3.2.1 介孔碳球的表征第36-39页
        3.2.2 酸浓度对碳球合成的影响第39-41页
        3.2.3 氧氯化锆对碳球合成的影响第41-43页
        3.2.4 反应物浓度对碳球合成的影响第43-44页
        3.2.5 晶化时间对碳球合成的影响第44-46页
    3.3 介孔碳球对水中Cr(Ⅵ)的吸附第46-49页
    3.4 小结第49-50页
4 含磷介孔碳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第50-56页
    4.1 含磷介孔碳的合成与表征第50-52页
    4.2 含磷介孔碳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第52-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垂直取向介孔氧化铝薄膜的合成与表征第56-67页
    5.1 引言第56-57页
    5.2 培养皿为基底合成介孔氧化铝薄膜第57-58页
    5.3 硅片为基底合成介孔氧化铝薄膜第58-62页
    5.4 碳膜为基底合成介孔氧化铝薄膜第62-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苔藓中多环芳烃的GC-MS/MS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铂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