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宁化县紫色土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模式效益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国外研究动态第8-10页
    1.3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3页
        1.3.1 国内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进展第10页
        1.3.2 紫色土区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3 紫色土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1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3 资料与数据来源第14页
        1.4.4 研究方法第14页
        1.4.5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18页
    2.1 地理位置第15页
    2.2 自然概况第15-17页
        2.2.1 地质地貌第15-16页
        2.2.2 气候第16页
        2.2.3 水文第16页
        2.2.4 土壤第16-17页
        2.2.5 植被第17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17-18页
3 宁化县紫色土研究区域选取与调查第18-20页
    3.1 调查样本第18-20页
        3.1.1 样地设置及其自然概况第18-19页
        3.1.2 调查样地治理措施第19-20页
    3.2 调查方法第20页
        3.2.1 野外调查与取样第20页
        3.2.2 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第20页
        3.2.3 数据处理方式第20页
4 宁化县紫色土区域水土流失概况第20-25页
    4.1 水土流失现状第20-23页
    4.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第23-24页
        4.2.1 自然因素第23页
        4.2.2 人为因素第23-24页
    4.3 水土流失危害第24-25页
        4.3.1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第24-25页
        4.3.2 严重损毁水利设施第25页
        4.3.3 极大制约农业发展第25页
5 宁化县紫色土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监测第25-40页
    5.1 治理措施第25-39页
        5.1.1 工程措施第25-29页
        5.1.2 林草措施第29-38页
        5.1.3 封育治理措施第38-39页
    5.2 水土流失治理监测第39-40页
        5.2.1 监测内容第39-40页
        5.2.2 监测时段与方法第40页
        5.2.3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监测结果第40页
6 宁化县紫色土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分析第40-49页
    6.1 生态效益第40-48页
        6.1.1 不同治理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第40-42页
        6.1.2 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第42-44页
        6.1.3 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第44-47页
        6.1.4 生态效益具体表现第47-48页
    6.2 社会效益第48页
    6.3 经济效益第48-49页
7 宁化县紫色土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第49-52页
    7.1 制约因素第49-50页
    7.2 创新治理理念第50页
    7.3 创新治理主体第50-51页
    7.4 创新封禁治理第51页
    7.5 创新治理技术第51-52页
    7.6 创新治理机制第52页
8 结论第52-55页
    8.1 主要结论第52-53页
    8.2 研究不足之处第53-54页
    8.3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与侵蚀因子关系分析
下一篇:穆棱市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动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