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6.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6.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现代烟草农业界定和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1.1 现代烟草农业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现代烟草农业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2 现代烟草农业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3.2 广东省南雄市烟草生产情况 | 第21-26页 |
3.2.1 烟区气候、环境 | 第21页 |
3.2.2 生产规模 | 第21-23页 |
3.2.3 收购价格和经济效益 | 第23-24页 |
3.2.4 烟叶生产合作组织情况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广东省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6-48页 |
4.1 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优势 | 第26-37页 |
4.1.1 自然条件优势 | 第26-28页 |
4.1.2 发展历史悠久 | 第28-30页 |
4.1.3 烟叶品种优良、品质较好 | 第30-31页 |
4.1.4 生产技术优势 | 第31-34页 |
4.1.5 规模化种植程度加强 | 第34-35页 |
4.1.6 政策制度和产品销售 | 第35-37页 |
4.1.7 群众基础良好 | 第37页 |
4.2 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劣势 | 第37-42页 |
4.2.1 基础生产设施薄弱 | 第37-38页 |
4.2.2 青年劳动力流失、烟农文化素质不高 | 第38-40页 |
4.2.3 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 | 第40页 |
4.2.4 种烟的效益低 | 第40-41页 |
4.2.5 烟叶生产组织化水平不足 | 第41-42页 |
4.3 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机遇 | 第42-45页 |
4.3.1 国家重视三农问题 | 第42-43页 |
4.3.2 政策扶持烟草产业的发展 | 第43-44页 |
4.3.3 潜在市场广阔 | 第44-45页 |
4.4 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45-48页 |
4.4.1 市场竞争激烈 | 第45页 |
4.4.2 烟叶生产土地资源减少 | 第45-46页 |
4.4.3 全球性的禁烟风潮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烟草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8-55页 |
5.1 学习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 | 第48-50页 |
5.1.1 创新技术,发展高效专利产品 | 第48-49页 |
5.1.2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符的发展制度 | 第49-50页 |
5.1.3 合理设置烟草企业组织结构 | 第50页 |
5.2 借鉴国内其他烟叶生产地区发展经验 | 第50-55页 |
5.2.1 注重培养骨干 | 第50-51页 |
5.2.2 提高机械化比例 | 第51-52页 |
5.2.3 优化重组服务资源 | 第52-53页 |
5.2.4 建立本土品牌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南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 第55-62页 |
6.1 总体思路 | 第55-56页 |
6.2 指导思想 | 第56页 |
6.3 发展目标 | 第56页 |
6.4 南雄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 第56-62页 |
6.4.1 加大对南雄市烟草业种植区所需设施的投入 | 第56-58页 |
6.4.2 改革烟草生产组织模式 | 第58-59页 |
6.4.3 提高烟农种植技术,加大机械化生产 | 第59页 |
6.4.4 健全保障制度,降低种烟风险 | 第59-60页 |
6.4.5 进行科学管理、加大支持力度 | 第60-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