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2 过度医疗侵权行为的界定 | 第15-24页 |
2.1 比较研究 | 第15-18页 |
2.1.1 美国过度医疗行为分析 | 第15-16页 |
2.1.2 英国过度医疗行为分析 | 第16页 |
2.1.3 日本过度医疗侵权行为分析 | 第16-17页 |
2.1.4 新加坡过度医疗侵权行为分析 | 第17页 |
2.1.5 国内外过度医疗侵权行为的对比分析 | 第17-18页 |
2.2 过度医疗侵权行为的定义 | 第18-19页 |
2.3 过度医疗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9-21页 |
2.4 过度医疗行为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4页 |
2.4.1 过度医疗与适度医疗辨析 | 第21页 |
2.4.2 过度医疗与防御性医疗 | 第21-22页 |
2.4.3 过度医疗与医疗事故 | 第22-24页 |
3 过度医疗的认定 | 第24-33页 |
3.1 认定方法 | 第24-26页 |
3.1.1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3.1.2 过度医疗辅助标准 | 第25-26页 |
3.2 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 | 第26-28页 |
3.2.1 归责原则 | 第26-27页 |
3.2.2 责任承担 | 第27页 |
3.2.3 抗辩及免责事由 | 第27-28页 |
3.3 过度医疗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 第28-33页 |
3.3.1 过度医疗行为 | 第28-29页 |
3.3.2 损害事实 | 第29-30页 |
3.3.3 因果关系 | 第30-31页 |
3.3.4 主观过错 | 第31-33页 |
4 《侵权责任法》第63条的不足与完善 | 第33-38页 |
4.1 《侵权责任法》第63条适用之不足 | 第33-35页 |
4.1.1 相关规定违背立法本意 | 第33页 |
4.1.2 我国尚不存在一部权威、统一的诊疗规范 | 第33-34页 |
4.1.3 举证责任制度不利于患者进行维权 | 第34-35页 |
4.1.4 对过度医疗的损害鉴定制度不健全 | 第35页 |
4.2 《侵权责任法》第63条的完善 | 第35-38页 |
4.2.1 明确《侵权责任法》中相关概念 | 第35页 |
4.2.2 确立权威统一的诊疗规范 | 第35-36页 |
4.2.3 举证责任缓和制度的适用 | 第36页 |
4.2.4 确定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鉴定性质为司法鉴定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