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第一节 脾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第12-17页 |
一、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 第12-14页 |
二、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 第14-17页 |
(一)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二) 脾虚证内涵的现代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一、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 第17-20页 |
(一) 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状 | 第17-18页 |
(二) 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8页 |
(三) 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观察 | 第18-20页 |
二、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2-3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实验一 一指禅推脾虚兔中脘、天枢穴对体重、摄食量及行为学的影响 | 第23-32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一) 实验动物和分组 | 第23页 |
(二)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页 |
(三) 手法操作标准 | 第23-24页 |
(四) 造模方法 | 第24页 |
(五) 治疗方法 | 第24页 |
(六)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七)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二、结果 | 第24-32页 |
第三节 实验二 一指禅推脾虚家兔中脘、天枢穴对血清生化与GAS的影响 | 第32-38页 |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2页 |
(一)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2页 |
(二)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2页 |
(三) 造模方法 | 第32页 |
(四) 手法操作标准与治疗方法 | 第32页 |
(五) 取材 | 第32页 |
(六) 指标检测 | 第32页 |
(七)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二、结果 | 第32-3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8-42页 |
第一节 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38-40页 |
一、模型动物的选择 | 第38页 |
二、造模方法的选择 | 第38页 |
三、干预方法的选择 | 第38-39页 |
(一) 手法的选择 | 第38页 |
(二) 穴位的选择 | 第38-39页 |
四、指标意义 | 第39-40页 |
(一) 行为学观测量表 | 第39页 |
(二) 血清生化指标的选择 | 第39页 |
(三) 血清胃泌素(GAS)的选择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40-42页 |
一、表征行为学观察 | 第40页 |
二、血清生化、GAS检测 | 第40-41页 |
三、脾虚证与一指禅推法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