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对合犯之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对合犯之概念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对合犯与必要共犯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必要共犯与共同犯罪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对合犯之处罚模式 | 第17-19页 |
一 处罚双方的对合犯 | 第17-18页 |
二 只处罚一方的对合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片面对合犯的核心概念及其行为类型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对合行为”之界定 | 第19-20页 |
一 行为目的相异 | 第19页 |
二 行为方向对立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片面”之界定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片面对合犯之行为类型 | 第21-25页 |
一 交易型 | 第21-22页 |
二 被害者参与型 | 第22-23页 |
三 利用身份型 | 第23页 |
四 本犯教唆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片面对合犯为何仅处罚实行犯 | 第25-36页 |
第一节 立法者意思说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实质说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折中说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其他学说 | 第29-30页 |
第五节 本文观点 | 第30-36页 |
一 共犯之认定应以正犯为中心 | 第30-32页 |
二 不以共犯论之刑罚考量 | 第32-33页 |
三 刑法总、分则之体系考量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片面对合犯之出罪路径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以比例原则为视角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以法益侵害为视角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以期待可能性为视角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片面对合犯理论在分则具体犯罪中之应用 | 第42-51页 |
第一节 片面对合犯理论在购买居民身份证罪中之应用 | 第42-47页 |
一 购买本人真实信息身份证行为 | 第43-44页 |
二 购买虚假信息身份证的行为 | 第44-47页 |
第二节 片面对合犯理论在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中之应用 | 第47-49页 |
第三节 片面对合犯理论在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中之应用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