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2 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1-29页 |
2.1 密度矩阵的基本概念 | 第11-16页 |
2.1.1 纯态和混态 | 第11-13页 |
2.1.2 密度矩阵的性质 | 第13页 |
2.1.3 刘维尔方程 | 第13-15页 |
2.1.4 泡利主方程 | 第15-16页 |
2.2 约化密度矩阵 | 第16-20页 |
2.2.1 广义主方程 | 第16-18页 |
2.2.3 电磁场下的密度矩阵方程 | 第18-20页 |
2.3 超快激光脉冲 | 第20-22页 |
2.3.1 飞秒激光脉冲 | 第20-21页 |
2.3.2 整形激光脉冲 | 第21-22页 |
2.3.3 太赫兹激光脉冲 | 第22页 |
2.4 分子取向和定向 | 第22-24页 |
2.4.1 场中分子定向 | 第24页 |
2.4.2 场后分子定向 | 第24页 |
2.5 分子定向的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2.5.1 采用精确求解含时Schrodinger方程研究场后分子定向 | 第24-25页 |
2.5.2 运用量子波包方法计算场后分子定向 | 第25-26页 |
2.5.3 利用冲量近似模型研究场后分子定向 | 第26-27页 |
2.5.4 采用密度矩阵方法模拟场后分子定向 | 第27-29页 |
3 利用双色飞秒激光脉冲和有延时的太赫兹激光脉冲控制分子的场后定向 | 第29-41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3.2 理论方法 | 第30-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利用双色慢开快关脉冲和太赫兹激光脉冲链控制CO分子场后定向动力学 | 第41-5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4.2 理论方法 | 第41-43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3-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