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选题缘起、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2页 |
(二)选题目的 | 第12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研究的重点 | 第17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17页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与实践 | 第18-29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市化的思想 | 第18-22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化问题的论述 | 第18-20页 |
(二)列宁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市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21-22页 |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城镇化道路的认识及探索 | 第22-24页 |
(一)毛泽东关于我国城镇化道路的认识 | 第22-23页 |
(二)建国以后我国对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 第23页 |
(三)经验教训 | 第23-24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 第24-29页 |
(一)邓小平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思想 | 第24-25页 |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实践与创新 | 第25页 |
(三)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第25-29页 |
第二章 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及意义 | 第29-43页 |
一、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总体状况 | 第29-39页 |
(一)城镇化水平发展状况 | 第29-30页 |
(二)城镇化格局及功能状况 | 第30-31页 |
(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状况 | 第31-34页 |
(四)经济发展状况 | 第34-35页 |
(五)收入状况 | 第35-36页 |
(六)人口状况 | 第36-37页 |
(七)城镇化制度建设状况 | 第37-39页 |
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 | 第39-40页 |
(一)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的地位 | 第39页 |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在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 | 第39-40页 |
三、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 第40-43页 |
(一)促进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 | 第40-41页 |
(二)提升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 | 第41页 |
(三)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3-53页 |
一、主要问题 | 第43-49页 |
(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 第43-44页 |
(二)城市数量相对较少 | 第44页 |
(三)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功能不到位 | 第44-46页 |
(四)中心城市少并且辐射能力不足 | 第46页 |
(五)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 第46-49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一)历史、地理原因 | 第49-50页 |
(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 第50-51页 |
(三)公共政策方面 | 第51页 |
(四)发展观念方面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指导下的发展对策 | 第53-60页 |
一、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 | 第53-54页 |
(一)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 | 第53页 |
(二)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 | 第53页 |
(三)更加关注广大老百姓的物质利益问题 | 第53-54页 |
二、大力发展城市工业 | 第54-55页 |
(一)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 | 第54页 |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 第54页 |
(三)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 | 第54-55页 |
三、加快西部地区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 第55-56页 |
(一)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 | 第55页 |
(二)加快促进西部城市金融贸易的发展 | 第55-56页 |
四、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制度建设 | 第56-57页 |
(一)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 第56页 |
(二)优化城镇规划建设制度 | 第56页 |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56-57页 |
五、充分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 | 第57-60页 |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 第57页 |
(二)西部城镇化应寻求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机会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