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青岛近海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 Wang et Wang)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0 前言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36页
   ·方氏云鳚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3-17页
     ·方氏云鳚的形态特征第13-14页
     ·方氏云鳚的胸腺观察第14页
     ·方氏云鳚的分布与洄游第14-15页
     ·方氏云鳚的繁殖习性第15页
       ·产卵场和产卵期第15页
       ·生殖行为第15页
     ·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学第15-17页
   ·沙子口湾的自然环境及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第17-20页
     ·沙子口湾的自然环境第17-18页
     ·沙子口湾及其邻近水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第18-20页
   ·鱼类的生长和死亡第20-26页
     ·鱼类的生长第20-21页
     ·鱼类生长方程第21-24页
     ·鱼类的死亡第24-26页
       ·鱼类的死亡系数第24页
       ·鱼类死亡系数的估计方法第24-26页
   ·鱼类的繁殖及其研究方法第26-33页
     ·鱼类的性成熟过程第26-27页
     ·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第27-28页
     ·鱼类性腺成熟度的时期划分及其量度第28-30页
       ·目测等级法第28-29页
       ·卵径分布法第29页
       ·性成熟系数法第29-30页
     ·鱼类的繁殖力及其测算方法第30-33页
       ·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定义第30-31页
       ·鱼类个体繁殖力的调节机制第31页
       ·鱼类个体繁殖力的测算方法第31-33页
   ·鱼类的摄食及其研究方法第33-36页
     ·摄食强度的研究方法第34页
     ·食物组成的研究方法第34-36页
2 方氏云鳚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的研究第36-50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实验材料第36页
     ·研究方法第36-39页
       ·样品测定第36-37页
       ·体长与体重关系研究方法第37页
       ·生长特征研究方法第37-38页
       ·死亡的研究方法第38页
       ·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参数第38-39页
   ·结果第39-46页
     ·体长组成第39页
     ·体重组成第39-40页
     ·体长与体重关系第40-41页
     ·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第41-44页
       ·生长方程第41-43页
       ·生长速度和加速度第43-44页
     ·死亡参数第44-46页
       ·总死亡系数第44-45页
       ·自然死亡系数第45页
       ·捕捞死亡系数第45-46页
       ·开发率第46页
     ·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参数第46页
       ·临界年龄(最佳开捕年龄)第46页
       ·最小可捕体重第46页
       ·最小可捕体长第46页
   ·讨论第46-50页
     ·方氏云鳚生长参数的估算方法第46-47页
     ·不同海区方氏云鳚生长特征比较第47页
     ·最适开捕规格和最小可捕规格的确定第47-48页
     ·方氏云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第48-50页
3 方氏云鳚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第50-58页
   ·材料和方法第50页
   ·结果第50-56页
     ·雌雄鉴别和性腺特征第50页
     ·性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第50-51页
     ·性腺发育期组成第51-52页
     ·怀卵量第52-55页
       ·绝对怀卵量与纯重的关系第52-54页
       ·绝对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第54-55页
       ·相对繁殖力与纯重和体长的关系第55页
     ·生殖群体的组成第55-56页
       ·性比第55页
       ·体长、纯重组成第55-56页
   ·讨论第56-58页
4 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第58-69页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样品收集第58页
     ·胃含物分析第58页
     ·数据处理第58-59页
   ·结果第59-66页
     ·摄食等级第59-61页
       ·摄食等级组成第59-60页
       ·摄食等级月变化第60页
       ·摄食等级季节变化第60-61页
     ·饱满指数第61-62页
       ·饱满指数月变化第61页
       ·饱满指数季节变化第61-62页
     ·食物组成第62-66页
       ·食物组成第62-63页
       ·食物组成月变化第63-66页
       ·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第66页
   ·讨论第66-69页
     ·摄食等级与饱满指数第66-67页
     ·食物组成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生物学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大叶藻增殖生态学的实验研究